赤旗映红武阳天,革命火种播盐川;红色旅游活漳县,长征精神万古传。漳县贵清山被命名为4A级旅游风景区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贵清山旅游文化节暨全国攀岩精英赛。在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红色旅游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掀起了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热潮。
漳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途经到过漳县,在巍巍露骨山下,滔滔漳河岸边的盐井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漳县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935年9月25日,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从漳县草滩,新寺经过,在龙川、榜沙河畔,留下了伟人的足迹。1936年8、9月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为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经过漳县,在盐井镇前后休整40多天。1936年9月23日,由朱德总司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在这次“力挽狂澜”的会议上对张国焘坚持西进,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激烈斗争,迫使张国焘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命令,促使三大主力军会师。红军的足迹踏遍了漳县的13个乡镇,并在漳县建立红色武装2个,苏维埃县级政权1个,乡级5个;在领导群众建政扩红,打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宣传抗日主张的同时,与漳县的贫苦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红军长征播下的革命种子在漳县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红军长征精神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漳河儿女心中永远传颂着,有一首已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歌就可以充分说明过去的老百姓对红军的无限崇拜和热爱。“衣裳烂了烂穿着,鞋烂了麻绳儿绑着,日子穷了穷推着,时刻把红军想着。”这首发自肺腑的民歌偷偷地从黑暗社会一直唱到全国解放后的“东方红”。今天,人民过上了比蜜甜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创建和谐社会,让红色精神永存人间,去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用心灵见证那唱红半个多世纪的民歌,感到格外亲切。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漳县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国家向世界公布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甘肃省被列入“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有两条线路被列入精品线路,第十三条和第十六条精品线路经过漳县大草滩、殪虎桥、三岔、武阳;38个景区被列入经典景区。这为漳县开展红色旅游,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漳县在发展旅游事业上,为创建全省一流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贵清山、遮阳山)及文化旅游(古代文化、汪氏文化、盐川文化、三国文化、奇石、根雕文化)等相结合的情况下,响亮地提出了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县上领导都十分重视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尤其是县政协主席赵玉中带领政协的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实地进行红色旅游考察,加大宣传力度,并亲自题写了“毛主席歇脚新寺镇,总司令饮马漳河边”等宣传标语。同时配合旅游局等单位,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成立了“漳县红军长征盐井长征纪念馆”,收集了大量的红军遗留的文物进行展览,使前来参观的游人都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许多游人还在留言簿上题词。以色列国际友人武大卫,于2005年7月14日在留言簿上写道:“毛泽东带领红军走向胜利的道路是用鲜血、汗水和泪水铺成的!”同时,政协《漳县文史》第四期,还专门出版了《红军长征在漳县》一书,由老红军战士、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为本书题写书名。在盐井镇的漳河岸边雕塑起了朱总司令当年饮马漳河边的高大形象,通过大量的对内外媒体的宣传,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正在漳县全面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