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江西把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三位一体”的产业,举全省之力推动发展,不断树品牌、创效益。如今,红色旅游已经彰显出多重效应,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群众受益的“致富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排头兵”。
江西境内共有1258处革命旧址、旧居和战斗遗址,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树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旅游品牌。
2004年1月,江西联合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签署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擎起了中国红色旅游大旗,并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成为江西响亮的品牌和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
在红色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过程中,江西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不断提升景点景区的建设档次和品位。例如,井冈山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唯一的红色经典景区;南昌完善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为重点的八一起义系列景区景点等。据统计,近年来江西省红色旅游总投资达19亿多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4亿多元,地方财政投资9亿多元,社会、民营资金达5亿多元。
一个个破旧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众多的红色景区被广大党员干部誉为“党性培养和锻炼的大课堂”,井冈山、瑞金等革命圣地一直被辟为党政军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是灵魂,绿色是魅力,让“红色”吸引游客,让“绿色”留住游客。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构成了江西独特的旅游优势。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唱红军谣,让游客忆往昔峥嵘岁月。而竹排漂流、客家歌舞、客家菜肴品尝、观幽林古藤、快艇游井冈湖等活动,更让游客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
江西红色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渐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一条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成了红土地人民的“致富线”和“小康线”。在革命老区吉安市永新县,当地农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辟出一条农民增收的“红色路线”。当地农民生产加工的红军布鞋、红军斗笠、红军草帽、红军凉席等纪念物品畅销省内各大红色景区。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井冈山市工商局茨坪分局局长张石林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井冈商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前来申请注册红色商标的商家越来越多。“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等一大批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都被抢注,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一个独特现象。
2005年5月,为了更好保护红色资源,减轻井冈山景区的生态压力,井冈山市委、市政府下迁到了离茨坪中心景区30公里外的地方,全市除旅游管理部门外,行政机关单位全部搬迁。江西还明文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省、市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除正常的公务活动外,不得以单位或个人名义要求红色旅游景区有关单位和领导免费接待旅游,不得以红色之旅为借口,进行变相公费旅游活动,不得要求基层相关单位用公款安排食宿、参观游览,不得要求基层单位领导陪同。“开展红色旅游不能增加老区负担”成为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2004年至2007年,江西红色旅游累计接待811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521亿元,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76万人,红色旅游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