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门牌
康有为故居仿古建筑群
从昨日开始,位于南海丹灶的康有为故居进行大修,工期大约一个月。据悉,这次大修是继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维修,维修工作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预计春节前康有为故居将以全新姿态迎客。
现状——屋顶檩木腐朽危及故居
走近康有为故居的大同门楼时,记者看到,门楼顶部的瓦片已被拆卸下来。在康有为故居的“百年老宅”内,其中的两廊也正被拆除,施工人员正在屋顶更换檩木。
“你看,有些檩木已腐化了,不换的话屋顶将坍塌,多危险!”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馆长徐佩英介绍,以前屋顶长期漏水,部分檩条已被腐蚀,所以需作更换。更换之后,将在屋顶添盖瓦片和琉璃瓦,恢复老建筑物旧貌。
施工负责人吴先生介绍,这次康有为故居维修工程是由佛山市建筑工程承包总公司派出的专门从事古建筑物维修的工匠们操刀,他们已成功承揽佛山祖庙、陈启沅故居、里水北涌亭等古建筑的维修工作。
维修——还原当年生活面貌
在“百年老屋”内记者看到,展厅内康有为出生的木床、图片等所有摆设已被搬离。据介绍,这次维修的面积大约80平方米。徐佩英说,康有为故居的主体建筑不会进行大的变动,但室内墙体将进行清洗。“原来墙体上了涂料,不符合古建筑物风格。”吴先生说,这次维修通过清洗后,恢复原来的青砖、灰线。
另外,这次维修工程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恢复“百年老宅”内的厨房设施,在厨房内将按照岭南民居风格增设柴火灶,恢复康有为昔日的生活情景。
“‘百年老宅’从开馆到现在,厨房一直空着,没有任何设施。”馆长徐佩英说,厨房打了灶,“百年老宅”就有了生气了,游客来参观时也可以体味原来康有为的生活状况。“这次维修也是为明年康有为诞辰150周年以及维新运动110周年作准备。”徐佩英解释说。
据悉,这次维修工程旨在恢复康有为故居的本来面目,维修工期大约一个月,预计春节前景区重新高调迎客。
沧桑——多次修缮4年前曾遭雷击
徐佩英介绍,1998年远在香港的康有为堂侄女陈康静瑜捐资450万元,历时两年时间修复康氏宗祠、澹如楼、九曲桥、观鱼亭、松轩等古建筑群,使康有为故居景区面积增大数倍,达到现在的近万平方米,同年,南海博物馆也投入30万元再次对康有为故居和纪念馆翻新。
1999年丹灶镇政府投入84万元修建景区停车场和对工业大道进入康有为故居的道路绿化。
前些年,进入雷雨多发季节时,自然界经常会发生雷击灾害,两年前南海区内一批古建筑群曾遭到不同程度的雷击。
2003年5月一个雷雨天,一声巨响后,康有为故居古建筑群康氏宗祠屋顶被雷击击穿一个大洞。
2005年11月,南海文物保护部门拨款7万多元,为康有为故居1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安装上了总长达700多米的防雷带。这些避雷针不但可以保护康有为故居古建筑群和人员的安全,还对周围其他建筑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资料:
据了解,康有为故居三间两廊含天井,系康有为曾祖父所建,是清代中期的镬耳屋古建筑,总建筑面积81平方米。到康有为居住时,这座房子就住了整整五代人,所以康有为称之为“延香老屋”,也叫它“百年老宅”。
康有为在这间屋内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书籍,其维新思想的初步形成也始于这间老屋,并撰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