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国庆长假7天,邓小平故里共接待游客21万多人。
红歌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等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开馆后,年接待参观群众近100万人次;
2004年以来,广安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增幅都在10%以上……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广安红色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彰显着红色文化品牌的无穷魅力,形成了促进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乘法效应”。
深度挖掘 红色广安更“红”
9月11日,新编现代川剧 《杨汉秀》在广安市会展中心首演。在保留剧目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灯光的明暗聚散、传统与多元化的音乐交替等手段,注入了丰富现代元素的《杨汉秀》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为红色经典注入丰富的现代元素并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让具有广安特色的红色文化走向全国,仅仅是广安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招式之一。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认为,“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安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助推广安又好又快发展。”
事实上,早在2001年,建设邓小平故里和开发华蓥山等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举措便已写进广安市委《关于实现广安新跨越若干问题的决定》。2001年8月,广安启动邓小平故里建设,建成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和邓小平铜像广场;修复和完善了华蓥山 “双枪老太婆”陵墓、游击队靶场、《新华日报》纸厂等众多革命纪念遗址;推出了广播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歌曲 《唱起春天的故事》、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等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
如今,邓小平故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广安被纳入全国12个 “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邓小平故居、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和华蓥山游击队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今年,广安将建设“改革开放精神家园”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转化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
如何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广安的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广安的现实选择:坚持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线,走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的“多彩缤纷”之路。
围绕这一全新发展战略,广安推出了“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红色旅游线路;推出了红色经典游、消夏避暑游、地质奇观游、文化生态游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和品一部红色经典、看一段森林奇观等六大体验活动。
看中紧靠邓小平故里景区的地理优势,6年前,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村民贺燕腾出家里的3间房屋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 “农家客栈”,年收入高达10多万元。如今,牌坊新村已经拥有36家农家乐、89家“农家客栈”,从业人员上千人。
发展红色旅游,让广安持续尝到了甜头:2004年—2010年上半年,广安共接待游客4448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223.4亿元,一跃成为与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全国著名红色旅游胜地。
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乘法效应”?
2007年5月,北新建材投资5亿元在广安建设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广安成为西部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基地。北新建材负责人坦言,投资广安就是为了“报答小平的恩情”!
这件事让广安意识到,在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邓小平故里”这块“红色金字招牌”就是广安最大的优势。
香港昌兴投资12亿元在广安建设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资20亿元的红色影视文化城项目落户广安。2007年至今,广安已累计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419个,到位资金381.08亿元,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以年均4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
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红色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强劲的“硬支撑”。
红色文化 提升群众素质
9月7日至16日,广安成功举办首届红色文化节。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红色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让台下的观众感动不已,现场响起数十次掌声。当琼花逃离魔掌来到革命根据地,深情地将脸贴近迎风招展的红旗时,53岁的周建平使劲鼓掌。周建平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也是广安市的“先进工作者”。“革命先烈的精神将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广安‘打扮’得更加美丽。”周建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