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6年)已86岁高龄的著名军旅作家魏巍日前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唐山晚报记者的采访,他和老伴刘秋华热情地为记者端出了葡萄、香蕉、西瓜等水果,令记者倍感温馨。
按照事先约好的话题,魏老一脸凝重。沉思片刻,两道刚劲的寿眉下,一双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飞扬的思绪仿佛又把他拉回到了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后的情景之中,一桩桩、一幕幕……或悲惨壮烈、或感天动地、或荡气回肠、或昭示后人。
魏老回忆说:地震第三天,他就在秦基伟(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迟浩田(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带领下一起奔赴唐山。魏老的任务是负责宣传报道,深入一线采访,抓鲜活的人和事,组织第一手资料。魏老在唐山呆了近一个月时间,记了密密麻麻的三本采访手记。他说赶到唐山的第一印象就是震惊!“邢台地震我也去过,可那是发生在乡村,而唐山地震是发生在市区,损失太惨重,景象太悲惨。以后看到的就是太多太多的感动,尤其是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那可是来自全国几大军区的十万大军啊!他们有的为救伤员自己却牺牲了,有的累得几次晕倒不下火线,有的宁愿自己饿着、渴着把不多的食物和水让给灾区伤员,有的为救伤员双手已血肉模糊。”
魏老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描写到的松骨峰战斗中的三连也参加到唐山的抢险救灾行列中。魏老特意去该连采访,映入眼帘的战士们是一身泥土、一身汗水,有的甚至是一身血水。但他们依然是发扬着松骨峰的战斗精神,依然是那种英勇顽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气概。魏老回忆说:当时部队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处理死者,把其拉到郊区去掩埋。有的尸体已腐烂,恶臭难闻,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二是抢救生者。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战士们每晚都用铁棍敲:“下面有人吗”?只要有回音,马上抢救。有时为救一个人,战士们用手扒,用揪挖,有时几台吊车一起把预制板一块块吊走,救一个从头到尾的全过程魏老亲眼目睹过很多,每次都感慨万分。
魏老还谈到基建工程兵在抢险救灾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魏老参与的朝鲜战场上,桥梁被美国飞机炸断了,铁路炸毁了,都是基建工程兵抢修,目睹他们的抢修技术和速度,每每令人惊讶!在唐山的抢险救灾中基建工程兵起了重大作用,尤其在唐钢很快恢复生产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魏老说:“从唐山的抗震救灾和我们国家的各种灾难中,发自心底的感慨就是: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坚强的伟大的人民军队是不行的!然而美国照样有强大的军队,但是这次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就无法调过军队来和人民共同对付灾难。因此通过对比就越发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此我喊两个万岁:一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二是英勇顽强的唐山人民万岁!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三十年间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人民的伟大力量,在一座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让世人瞩目,真是非常了不起。”
也许是因此魏老在抗震救灾时在唐山呆了将近一个月时间,魏老对这座城市怀有较深的感情,始终关注着唐山的变化,曾先后四次重回唐山。特别是2001年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时魏老在唐山呆了四天,先后到地震资料馆、地震遗址、京唐港区、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等地参观,对唐山的变化欣喜不已。魏老还欣然给唐山晚报读者提词:向英雄的唐山人民致敬!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又请魏老给提词,魏老沉思片刻,提了两幅:一是“解放军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人民处于危难时刻最可靠的亲人。”二是“唐山从废墟中巍然而起,重新成为繁华的城市,是唐山人民伟大力量的生动体现。”记者又向魏老提出想要当时他的采访手记,带回唐山看一下,以便更能了解一些当时的第一手资料,魏老欣然应允,并让其在人民日报工作的儿子魏猛从楼上给记者拿了抗震救灾采访手记之二。捧读着密密麻麻的一本采访手记,记者被魏老当时记录的英雄战士们的事迹和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震动头、感染着,泪水几次模糊了双眼,仿佛又从《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中找到了那些最可爱的战士们的影子。是啊!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