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瞬间>>正文
曹靖华:译著树伟业 风范照后人
2007-10-29 13:03: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 岳凤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势发生了严重变化,反动当局对进步文化事业的压迫日益加剧,神州国光社声明废约,其他各书店也都不敢承印。于是,鲁迅就从自己拮据的生活费里挤出一千大洋,假托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三闲书屋”的名义印了三部书,那就是《毁灭》、《铁流》、《士敏土之图》。这里所说的“三闲”指的就是鲁迅(《铁流》的编校者)、瞿秋白(《铁流》俄文版长篇序言的译者)和曹靖华(《铁流》的译者)。《铁流》中译本的问世,确实凝聚了他们三位前驱者的心血,由于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使这部作品“在岩石似的重压下”,“在读者眼前开出了鲜艳而铁一般的新花”。随着《铁流》在读者中的传播,它在社会上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效应。著名作家孙犁写道:“中国大革命前后的一代青年学生,常常因为喜好文学,接近了革命。他们从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里,受到激动,怀着反抗的意志,走上征途……那一时期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要算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也说过:“延安有一个很大的印刷厂,把《铁流》一类的书不知印了多少版,印了多少份。参加长征的老干部很少没有看过这类书的。它成了激励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了……”等等,由此可见一斑。

    鲁迅对曹老这阶段的译介工作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在临终前几天抱病写完的《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中,称曹老“对于原语的学力的充足和译文之可靠,是在读书界中早有定论”。同时指出,那时翻译界有不少人士趋附时风,名噪一时,而曹老“并不一哄而起”,“当时好像落后”,“后来却成为中坚”。鲁迅特别赞许曹老“一声不响,不断地翻译着”的实地劳作的精神。他写道,曹老“不尚广告,至今无煊赫之名,且受排挤,两处受封锁之害。但他依然不断地在改定他先前的译作,而他的译作,也依然活在读者们的心中。”

    曹老翻译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被西北大学解聘后,从陕西抵达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热情地推荐他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抗战期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老在中苏文化协会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不领薪俸,而稿费收入又极不稳定,一家人生活十分窘困。那时,曹师母要给人家拆洗衣被、编织毛衣,以补贴家用;他自己还需要在住所旁开荒种菜。然而,曹老不向困难低头,埋头苦干,斗志弥坚。这时期,他担任《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后来还编了一套《苏联抗战文艺连丛》。与前一阶段相比,曹老不仅自己继续不断地翻译出一部部新作,如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油船“德宾特”号》,剧本《侵略》、《望穿秋水》等,同时还要团结文艺界进步的力量,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茅盾、戈宝权、张铁弦、彭慧等共同战斗。因此,他工作的范围扩大了,工作的责任也加重了,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借取苏联反法西斯文艺作品的热情和火焰去照亮、鼓舞中国读者献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斗。曹老不愧为文化战线上英勇奋斗、功绩卓著的反法西斯战士。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举行国共和谈,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了解苏联文学作品出版的情况,并在他的临时住所桂园约见了曹老。

《铁流》是曹靖华翻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岩石似的重压下”,“在读者眼前开出了鲜艳而铁一般的新花”。

“梅香”“菊幽”,独具风格的散文家

    20世纪60年代起,曹老在文艺百花园中开拓耕耘,在散文创作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许多人赞叹,昔日翻译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如今再创辉煌,成了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家。1962年他的第一部散文集《花》问世,接着《春城飞花》(1973)、《飞花集》(1978)、《曹靖华散文选》(1983年第一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习仲勋(组图)
·下一篇:舍身堵枪眼:黄继光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将军、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钧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