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1936年7月,他在南京参加与国民党的谈判。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潘汉年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参与了上海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在此期间,潘汉年及时向中央反映了“七君子”被关押情况和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兵力番号、长官姓名、武器装备、战斗力强弱、登陆时间、地点部署以及国民党部队调往淞沪前线情况甚至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进行密谈等内容,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
1938年8月,潘汉年到延安,参加了中共中央社会部领导工作。1939年5月,潘汉年从延安到达香港。10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不久到上海。此后,经常往返于香港、上海之间,在香港和上海建立起广泛的情报网络,及时把重要战略情报发往延安总部,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重要战略情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揭露“远东慕尼黑”阴谋。美、法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企图用牺牲中国的办法来和日本做交易,他们想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来诱使日本和国民党政府妥协。潘汉年不断把这个正在酝酿的“远东慕尼黑”阴谋向中央报告。中共中央及时揭露了这个阴谋,有力地遏制了蒋介石政府的对日妥协的企图,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对苏德战争的及时警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一直想把苏联吃掉,制定了进攻苏联的计划。1941年6月13日,潘汉年将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发往延安,并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两天6月20日由延安发往苏联,赢得了宝贵的24小时准备时间。三是提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南进而不是北进的战略情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下一步战略行动是北进配合德军夹击苏联,还是南进和美英作战,以占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是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潘汉年获取日军南进作战计划后,及时通过延安通报苏联,使苏联在综合各类情报基础上,下决心从东线防御部队中抽出部队支援西线。
在此期间,潘汉年还进一步开展日伪汉奸上层工作,刺探日、汪、蒋暗中勾结内幕,在敌占区建立秘密交通线等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被日军占领,从1942年初到5月,潘汉年等严密组织,从日军的封锁中撤退疏散了各方面人士800余名,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等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党的干部。还安全护送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到内地及海外,接应了2000余名回国参加抗日斗争的爱国青年。
1942年11月,潘汉年与江苏省委机关等撤退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被任命为中共华中局情报部部长,主要负责上海、南京一带敌占城市的对敌隐蔽斗争。他通过交通员经常往返于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传递情报,布置工作,处理具体事务;还多次派出情报人员前往上海、南京等地,执行重要任务。经过统一部署,全盘规划,在宁、沪、淮间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网络,使许多重要情报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报告给党中央及其他部门。1943年秋,他被派到上海调查日伪军在江南的“清乡”计划和具体部署,获得了敌伪“清乡”部署的详细情况,并对部分汪伪人员进行策反。除情报工作外,作为华中局的领导干部,潘汉年还关心并参与了根据地的革命文化事业。1944年6月,他离开淮南根据地前往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潘汉年负责上海、香港等地敌后地区情报工作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上海解放后,潘汉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参加接管和建设上海工作。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因病在湖南长沙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