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词作者公木诞辰100周年
2010-03-31 15:47:39
作者:谷永报/整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本文章来源互联网,由河北省辛集市剪纸艺术家谷永报整理

    为了纪念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先生诞辰100周年,辛集市市委宣传部、公木纪念馆决定拍摄14集电视连续剧,投资2千万,面向社会招商

    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乳名顺通,学名张永年,现名张松如,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北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998年10月,病逝于长春。

    公木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但贯穿始终的则是鲁迅式的刚毅和骨气。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不但说不上有声有色,而且经常处在惶惑、迷离、摇摆和失误中。”

    他自束发起,就学于村办私塾和深泽县河疃高级小学。1924年考入正定省立第七中学,接受了“五四”精神的洗礼。1928年先后考入辅仁大学和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热切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负笈北京时,参加“左联”等组织,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西渡黄河到达延安。在抗大学习4个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他以唯一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解放后,他被划为“右派”,在“文革”中被批斗、抄家,上世纪70年代上山下乡;1979年1月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任吉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吉林省文联主席和吉林省作协主席等职。在人生最后二十年,身处长春的他将精力集中于教学、创作和科研,润泽后辈。

    公木曾为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和《白毛女》、《英雄儿女》等电影创作主题歌歌词,并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鉴赏》、《老子校读》、《老子说解》、《先秦寓言概论》和《公木文集》(六卷本)等四十多部著作。

    公木纪念馆

    1999年,公木逝世一周年之际,辛集市政府为其在烈士陵园建立了墓碑。2000年,辛集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公木纪念馆。原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欣然为之题写馆名。

    2002年,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辛集市委联合录制了文献专题片《永远向前》,介绍了公木的一生,播出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

    2006年6月,公木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革命名人”之一。2007年,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拨专款20万元,对公木纪念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于2007年11月20日正式开馆。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展览面积达到280平方米,展出照片127张,展柜21个,陈列展品150件。书画展览面积130平方米,展览书画38幅,建成了声、光、电齐全的现代化纪念馆。公木纪念馆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研究公木的资料中心,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抗战烽火中的延安,从滹沱河畔走出的年轻诗人公木写就《八路军进行曲》,由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迅速传唱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将士的抗日斗志。

    解放战争中,《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继续发挥着军歌的作用。1951年,这首歌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88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作品或诗篇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生命,它才可能征服时空,随着历史的延伸而增值,因为它将会得到更多读者去欣赏、发微、释解和遥思。公木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下称“军歌”)即是如此,他的其他歌诗亦如此。

    延安窑洞里写就抗日军歌

    随着军歌的日负盛名,它的创作过程也被媒体和社会神圣化。但公木在生前的回忆文章表明:它诞生在延安的窑洞里,那是食物匮乏的年月,也是一个各种乐器缺乏的环境。它的出现似乎是因缘际会,却又是非它莫属。就如公木所说的“一粒沙中看世界,刹那真如驻永恒”。

    1939年初,郑律成成为公木延安“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同事。一天,郑律成来到公木的窑洞串门,无意中翻看笔记本时,发现了公木的笔记本里写着一篇短诗《子夜岗兵颂》,就悄悄拿去谱成一首独唱歌曲,一个写诗、一个写曲儿的两人因此结为合作伙伴。当年8月,两人因工作搬至延安南门外西山坳抗大政治部宣传科相邻的一个土窑里,成了邻居。

    在文献纪录片《永远向前》中,那时还健在的公木回忆说:“当时冼星海和光未然合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很受欢迎。‘大合唱’这个名称就是由此听说的。那什么是大合唱呢?不但我不了解,郑律成也不很了解什么叫大合唱。郑律成就跟我说,咱们也写个大合唱吧。那咱们写什么呢?就写八路军吧,八路军大合唱!就写八支歌,八路军嘛。他连起来做个谱儿,大家一块儿唱。”

    “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这是公木的观点。事实上,也正是公木郑律成这对绝佳组合创作出了一曲永流传的乐章。公木坐在昏暗的窑洞里,想象把抗战三个阶段写成一个大兵团的形象,而非游击队的形象。

    其实,彼时还是战略防御阶段,但公木从《论持久战》的预言出发,着重体现的是准备反攻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骑兵歌》、《炮兵歌》和《军民一家》歌词相继写出,加上原来的《子夜岗兵颂》一共8首。

    当时,延安的艰苦条件自不必说,抗大别说钢琴,就是风琴也没有,郑律成就摇头晃脑、打着手势、用口哼哼谱曲儿,有时还绕着一张白木碴桌子踱步,甚至爬到山坡上去“创作”。到1939年9月,曲谱还没有制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任教,“鲁艺”尚有一些乐器,谱完曲已经是10月。这年冬天,“鲁艺”将《八路军大合唱》油印成册,各机关、部队和学校都开始传唱。

    1942年5月,毛主席还邀请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半个世纪过去了,1992年,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激动地说:“当年,我是唯一的一个以部队文艺工作者身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当我接到由毛泽东、凯丰联署的请柬时,有说不出的兴奋。到5月2日这一天,吃完早饭,便挽起裤腿,趟着延水,去到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报到。会前,毛主席同每个人一一握手致意。跟在他身旁的周扬同志介绍说:‘这是公木——《八路军军歌》、《八路军大合唱》的词作者。’毛主席点头笑一笑对我说:‘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5月23日下午,毛主席做结论,连引言和结论加在一起,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被作了适当调整,1988年,由中共中央批准、邓小平同志签署,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老诗人朱子奇评价说:“一个国家的军歌,其重要性仅次于国歌。我们这首军歌,在各个革命时期起了颇为持久的、极为广泛的动员、鼓舞、教育作用,成了一首我国全军全民喜听乐唱的不朽之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发展为人民解放军,八路军的番号撤销,《八路军进行曲》稍稍做了改动,这样歌词更加符合解放战争的实际,但高昂进取的主调没有变,改名后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依然雄壮豪迈。人民军队高唱着它进行了三大战役,高唱着它百万雄师过大江,高唱着它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为《东方红》修改定型

    《东方红》这首歌曲人们耳熟能详,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公木是《东方红》的修改定型者。新华社2001年为《公木文集》出版刊发的新闻稿件中写道:“公木……修改定型的《东方红》等歌曲家喻户晓。”

    1949年出版的《大家唱》第二集,《东方红》歌曲的词作者署名是张松如改词,但后来许多书将词作者署名为李有源,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回溯到1945年。那年8月,公木随东北文艺工作团奔赴东北,行军途中,公木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最后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公木后来回忆说:当时并未想到这会成为后来的名歌《东方红》的一个唱段,但肯定是在唱《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

    《移民歌》是个什么歌呢?它原创于1944年,是陕西葭县移民队移民延安途中,由当地歌手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创作的(后成为李有源一人)。此歌又叫《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全词共有9段,这首歌曾被多位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通过不同途径采录下来,公木也是其中一位。

    1945年10月,东北文艺团到达沈阳,为即将举行的祝捷会准备节目,大家决定把《移民歌》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于是公木和刘炽等聚在一起参与歌词创作,公木负责记载。大家凑成四段后,公木又对歌词进行了整理修改。这样,最终的歌词第一段保留《移民歌》原词,其余三段皆为新填。在祝捷会演出上,报幕词就是“《东方红》——陕北民歌”。这也是在解放区第一次使用“东方红”三字命名的歌曲。

    《东方红》很快唱遍沈阳,并红遍东北,传唱到关内。东北文艺团在沈阳集体改写并由公木执笔整理的《东方红》就是以后被证实肯定、全国传唱的《东方红》歌曲的初稿,传唱中有变化,但不大。

    为英雄的军队歌唱

    公木的一生与部队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抗日战争爆发后,公木和同学辗转来到西安,经林伯渠介绍,他来到山西晋绥军区,先在二战区动委会《动员》杂志社任编辑。曾任神池县与岢岚专区干训班的主任与指导员,后调到敌后游击队任宣传股长。1938年,公木西渡黄河来到延安后,先在“抗大”学习,后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后在军直政治部文艺室工作。

    公木是一个诗人,他并非专业填词的,所以在他的部队生涯和以后的日子,他写过许多激昂奋进的、和战斗有关的诗歌。

    1942年,他在《再见吧,延安》中写道:“东方喷着愤怒的红云,祖国正在燃烧啊!是谁在呼唤:走啊,走啊,走啊……向战斗,向战斗!到黄河去,到华北去……”1945年,公木在行军途中所写的《出发》更是激情澎湃:“……我们出发:从延安,从毛泽东的检阅台前,从毛泽东高高伸出的手臂下。迈开弹性的阔步,向四面八方,向全中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让低碳祭扫成为主流
·下一篇:特稿:朱德、刘亚楼后代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