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善举,老人点滴小善成大爱
沙坪村现居706户,2285人。81年前,这块土地上有共产党人、群众300多人牺牲。烈士的事迹一直在一代代村民中传诵。周恩禄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村民筹钱修建了烈士陵园,1998年至2007年,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陵园的建设和完善上。 村民都是烈士的后人 “只要筹到钱,他就开始张罗着给陵园添加石碑或者亭子!”3月22日,沙坪村48岁的村民王开民告诉记者。王开民在1998年为了建陵园捐款10元,与他一样,周恩禄的侄儿、55岁的周永民也捐了10元。 “我一记事,就有老人跟我讲当年‘九四’暴动的故事,在沙坪,几乎每家都跟牺牲的烈士有亲属关系。当年为了生计、为了子女能活得更好,先辈们参加暴动,我们做晚辈的永远不可能忘!”周永民介绍。 因为暴动时,沙坪是参与人员较集中的地方,那些牺牲的烈士,大多与各地村民有着这样那样的血缘关系,周永民告诉记者,几乎每户村民都能跟先烈们靠上亲戚关系。 点天灯、落天坑 先辈无畏壮举感动后人 距离沙坪村居民点不足百米的一处小溪拐弯处,一个高约两米的小亭隐在板栗树下。亭内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镌刻着70多名英烈的名字,石碑下方一块红色石板上刻着“烈士血石”字样,这块石板就是这些烈士就义的地方。 81年前,“九四”暴动遭到反动派的疯狂镇压,70多名参与暴动的人员被押至此处,先后被砍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块石头,80多年过去了,这块尚未褪尽红色的石板依旧在告诉人们当年斗争的残酷。 乐天溪镇民政办助理望东华介绍,当年暴动失败后,反动派大刀会等反动组织,对参加暴动的成员疯狂杀害。其中年仅12岁的当地儿童团团长杨万朋被敌人推到天坑里,遗骸至今没有找到。支部书记胡安全因不愿向敌人屈服,被绑在木板上,点“天灯”游行。即便如此,就义的烈士没有一个人向反动派低头。 周老带着村民建陵园 村民们一直想给自己的祖辈们做些什么,直到周恩禄的出现。 周恩禄,1927年出生在沙坪,1951年参加工作。也是在这一年,当地政府第一次为“九四暴动”的烈士立碑,碑址在乐天溪镇。1952年,周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退休。退休前两年,周老负责镇里“追烈”工作,正是这一工作,让周老全面接触了“九四”暴动的各个细节。 望东华告诉记者,1986年周老退休。时隔12年,周老突然频繁地到镇政府,目的就是为建纪念碑。后来得知纪念碑审批严格,周老改成建烈士陵园,这一民间行为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 为了争取资金,周老每天都要在沙坪和镇里往返好几次,沙坪村村民每户捐款10元到100元不等。镇里工作人员也都50元、100元地捐赠。 “他做的是大家想做的事情,村民们都十分支持!”沙坪村53岁的会计卢作详从一开始就负责协助周老进行陵园的设计。“他把陵园当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每个细节都想得特别周到,收入支出每隔一段时间就向村民们公开。为了争取资金,他说服子女、乡亲捐钱,还主动找一些生意人,请他们捐款捐物。一次从三斗坪筹到4吨水泥灰,老人真是一路笑着回到沙坪。1998年到2007年,周老累计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没有间断对烈士的资料整理、遗物的收集,只要有新的发现,一把马刀、一盏当年的马灯,他都及时收入到陵园。”卢作详回忆。 老人遗物里最多的是烈士资料 2009年,周恩禄老人因病去世。就在老人去世的这一年,夷陵区政府出资修建的 “九四暴动纪念碑”,在距离沙坪村10里的莲沱村落成。 3月22日,记者在乐天溪福利院见到了周老的爱人、85岁的胡定秀老人。胡婆婆介绍,暴动时,自己的父亲、二爹、哥哥都牺牲了,这些也是促成老伴坚持修建陵园的原因之一。 为了修建陵园,周老几乎用光了所有积蓄,自己膝下7个子女人人出钱修园,一段时间因缺乏资金,周老甚至瞒着孩子们,向信用社贷款2000元用于购买物资。周老的三儿子周永和介绍,其父在筹集资金修园时,最常告诉子女的就是,那些牺牲的烈士都是受苦受难过来的,后人要给他们找个地方安息。同时,老人还经常抽空为陵园担任讲解工作,为如今的孩子们讲解当年的斗争历史。 在周老的家中,一面墙上几乎挂满了奖状。周永和告诉记者,父亲在乡镇做了多年干部,是老党员,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些荣誉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除开这些证书,周老走时给子女留下的,还有数箱为修建陵园整理的相关历史资料。 胡婆婆特意拉着记者的手,指着用塑料袋和布箱包裹得极好的包囊说,这些都是老伴生前最珍惜的东西,是那些烈士的资料。 沙坪村村支书张军叶介绍,周老去世后,陵园维护一度陷入困境,目前村里已将陵园相关维护事宜报上级主管部门。“我们一定要把这块先辈安息的地方照顾好!”张军叶最后告诉记者。 后记:沙坪烈士陵园先后成为夷陵区党史教育基地、乐天溪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沙坪九四希望小学德育基地,夷陵区唯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