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步判定为武昌紫湖村,盼辛亥革命后人来印证
曾参与编撰《武昌区志》的75岁老人罗忠声,近九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翻遍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对于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部地址的记载均为“小朝街85号”,这个地方究竟在哪?现在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可能恢复遗址,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增添一抹亮色?2001年,从罗忠声参与编撰《武昌区志》开始,他就不停走访各处,查证资料,还自己绘制了一幅“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部遗址地图”。
“小朝街”就是武昌紫湖村
据罗忠声的考察,所谓“小朝街”,就是现在武昌区紫阳街的紫湖村,因为这里符合一些历史资料中“武汉九中附近”、“近基督教圣米加勒教堂”的描述。然而在1938年,这个临时总指挥部就遭到日本飞机轰炸,遗址荡然无存。
昨日中午,记者随罗忠声前往紫湖村,发现这里是一条仅容一辆小汽车通过的狭窄小巷,两边耸立着最少20年历史的老旧楼房。
走到紫湖村8号、9号之间,罗忠声老人指着身后两栋普通民宅说:“据我九年的考察,这个地方最有可能就是当年的总指挥部。”
“锁定”张氏三兄弟房屋
作为一个普通的街道办退休干部,罗忠声为什么会对这个遗址痴迷九年?他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考察、求证的呢?
“2001年我已经退休了,因为我比较了解武昌历史,就被抽调参加编撰《武昌区志》。” 罗忠声说,撰稿的过程中,他发现武昌区现存的辛亥首义文化遗址中,没有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部。随后,他翻遍有关资料,咨询不少专家,只有“小朝街85号”有一点记载,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九年中,罗忠声开始独自探寻。根据记载:1911年,武汉革命党人张振武、蒋翊武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一起成为酝酿革命的大本营。时任清军排长却素有反清思想的张廷辅也加入“文学社”,并将其二层家宅作为革命党人活动的秘密指挥机关,即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部。据此,罗忠声先是前往武昌区房产局,查找到民国20年(即1931年)小朝街一带的房产归属情况。其中,有一处家宅户主署名张和辉、张和炉、张和西三兄弟,占地约500平方米,地点就位于如今的紫湖村8号、9号,但是后来房屋卖给一户孟姓人家。此外,这条街上还有两户张姓人家,房屋面积分别为10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
三幢房屋户主都姓张,都有可能是张廷辅的后代,究竟哪一幢是要找的遗址呢?不久,从辛亥革命骨干、曾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的胡祖舜所著《武昌开国实录》中,罗忠声看到关于临时指挥部的记载,大致为:在瓦阳巷附近听到指挥部响起了枪声。“这个‘瓦阳巷’就在紫湖村南头,恰恰证明了张氏三兄弟的房屋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指挥部。”罗忠声判断。
为了得到更多证据,他还走访了紫阳街近百住户,找到一位95岁的伍婆婆,据说是前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的亲戚,可惜的是,伍婆婆已经记不清了。
盼辛亥革命后人印证遗址
“找了九年,我想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张廷辅的后人,证明当年紫湖村8号、9号的那套房子是不是张廷辅留下的,如果真是,这个遗址就板上钉钉了。”罗忠声老人说,希望通过媒体,可以让张廷辅的后人知道他的想法,跟他联系。
当年的指挥部早已不存在,如今证实这个遗址意义何在呢?罗忠声动情地说,如果有关部门可以重视他的考察,重建遗址,相信将是对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献出的一份礼物,“就算不重建,起码应该立一块碑,或者标一块牌子,让后人知道震惊世人的武昌起义就是在这个巷子的这幢房子里酝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