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一个时代不灭的记忆,一个新时代迸发的光芒。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对红色教育、红色发展、红色精神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诠释。
“这节目挺好,挺‘in’的。”刚过而立之年的大学教师邓诗成在看完重庆电视台的“红色系列”专题片后,用代表新潮、时尚的英语单词“in”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裁李晓枫说,“红色系列”节目受到欢迎,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兴起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插上新技术、新形式的双翅,在中国大地上再掀新潮。从手机红段子到组织唱红歌,从红色旅游到弘扬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红色教育入社区、进人心,广受欢迎。
“我们在安徽潞安大鼓《新编珍珠倒卷帘》和一些新创作的音乐相声剧中,把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深得一些青少年观众喜爱,有的观众甚至觉得比听流行歌都过瘾。”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曲艺团团长马小平说。
全国人大代表郑捷十分推崇“福建中小学生在线”。“以前一些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现在他们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班班荐明星”“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我爱我的祖国动漫创意大赛”等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鳞次栉比。
“中国的红色教育不再是单调的照本宣科,而是深入百姓生活。”全国人大代表周萌说,这样的创新既有社会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去年到井冈山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超过400万人,比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不减反增,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