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宴”现场
客家人在吃“水席”
厨师在做“八大碗”
朱德故里南充仪陇县马鞍镇昨日摆下150桌“客家水席”,邀请乡亲代表等赴宴,共庆美好生活
昨日中午12时,一场带有客家人地方特色的演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充仪陇县马鞍镇的丁氏庄园举行。台下的院子里,150桌“客家水席”已经开席,八大碗、八小碗次第上来,1500个老乡在这里免费品尝,开怀畅饮。他们以这种客家人传统的宴席聚会,来纪念朱德回乡视察50周年,共同庆贺美好的日子。
客家水席风俗八大碗、八小碗端上来
“按我们客家风俗,要敬大家6杯酒。”中午12时,在一名客家司仪的主持下,仪陇县委书记杨建华代表全县30万客家人频频举杯,“客家水席”正式开始。穿着整齐服装的帮手们从临时搭建的厨房里走出来,男的端着盘子,女的上菜,烧白、墩子肉等等,吃完一个,另一个才端上来。南充市烹饪协会秘书长谢君宪介绍,“水席”最初讲究八大碗、八小碗,因为是一道接着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地上,而且菜肴多为汤水装,故而得名“水席”,汤菜交替食用,让人感到肠胃舒适。
丁氏庄园院子里人声喧闹,敬酒的人只能见缝插针,猫着腰。台上是客家表演,台下是客家“水席”,庄园外麦苗青青菜花儿黄,菜香扑鼻,笑语满堂。客家话,仪陇方言、普通话混杂在一起。赴宴的客家小姑娘和老爷爷还用客家话演唱客家歌曲。
故居管理局买单赴宴者以老家乡亲为主
昨日的赴宴者均佩戴着特别通行证,丁氏庄园大门口,4名武警分列两旁站岗,两名安保人员一一查验证件,60多名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一群群未能进入庄园的游客,站在庄园外面的油菜地边上,久久驻足观看。丁氏庄园位于朱德诞生地轿顶山下,与朱德父母故居背向而居。它是清末民初丁氏四弟兄所主持修建的庄园,占地面积达6800平方米。在民国时期就号称“川北第一庄”,堪称客家民俗博物馆,今天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长龙腾飞介绍,此次活动由他们买单,前来赴宴的主要是朱德老家的乡亲代表、县级各单位负责人,包括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邓小平纪念馆、陈毅纪念馆、张澜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等都派员前来参加。
卫生执法全程监控主厨帮手全部体检
1500人在一个地方同时吃饭,这可是仪陇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间聚餐,食品安全成了最大的问题。
“从3月8日起,我们4名执法人员就住进了丁氏庄园,全程监控150桌‘客家水席’的制作过程。”仪陇县卫生执法大队马鞍卫生执法中队长郭勇说,7名主厨、60多名帮手来自朱德老家的三个村子,他们都在马鞍镇卫生院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全部都拿到了健康证,而这7名主厨都是做客家菜的好手。
1000只鸡鸭、350公斤鲜肉、500公斤蔬菜、30公斤食盐……卫生执法人员陪同采购人员,详细审查每一样采购的原始单据,“春天来了,细菌多了,为了保鲜,350公斤猪肉还是分成三批送进厨房的。”一周前,这些主厨和帮手已经行动起来,你帮着抬桌子,我帮着借板凳,宴会所需的桌子板凳全都是从乡亲那里借来的。前天晚上,7名主厨忙了一个通宵。
新闻资料
仪陇客家人
客家人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居民。西晋“永嘉之乱”后,客家人世代迁徙,先后迁至江西、福建、台湾、粤东及贫瘠的粤北岭南地区。人少地阔,饱受岭南山地贫瘠之苦的客家人来川如获至宝,再次迁移到仪陇。移迁仪陇的客家人有朱、饶、陈等20个姓氏家族,主要以马鞍、永乐等乡镇为主要定居点,总人口约30万人,至今还保持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