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时代偶像。他的助人为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钉子”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道德境界。现在,每年3月,全国各地都掀起一阵学雷锋活动的热潮,但仅此而已,常常是“活动期限”一过,便难寻“雷锋”的踪影。这样的活动难免流于形式,是在“作秀”,似乎好事是专门做给别人看的,学雷锋带有季节性和强迫性。
有人作过“谁是当代学生最崇敬的偶像”的随机调查,答案有刘德华、成龙、周润发等一大批港台明星,有电影电视卡通片中的艺术形象,更有孙悟空和观音菩萨之类神话人物,只有极少数人说是雷锋的,雷锋的知名度远不及众星。对一些流行歌曲,很多学生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却压根儿不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类歌曲。
如何让雷锋扎根大众,让国人时刻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是当前极有必要重拾的话题。又闻一些发达国家里也有人在崇拜雷锋、学雷锋,“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这是他们对雷锋的最高褒奖。难道我们真要让“雷锋”移民出国吗?这样,一方面让我们为雷锋精神无国界感到庆幸,一方面岂不是让我们汗颜了?
正如雷锋同志生前所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就是这样言行一致做出了榜样的。窃以为,学雷锋不是舞台表演,组织宣传和开展活动切忌形式主义,号召、推广工作只寄希望于一年一度的活动月是不行的。为了追求一时的宣传效应,让单位或产品去沾雷锋的光,这种突击活动不搞也罢。因为精神的继承并不意味着就是行动的简单模仿。雷锋那种永远向上、进取奉献的健康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地珍惜,并不断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我们应该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自觉将雷锋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不论在活动期间还是在平时,不论在家里、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时时处处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做起,不断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和持久,让雷锋精神永远在神州大地发扬光大。让高扬的雷锋精神始终熠熠生辉,让雷锋成为当代的偶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