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南西南部,章江上游,南邻广东南雄,西南接广东仁化。大余南部主要属南岭山系大庾岭脉,西北部与罗霄山脉之聂都山交会,北部为诸广山余脉。北部、西部、南部地势较高,中部、东部较低,形成了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即池江盆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面积1368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山为主占81.62%。 大余历史悠久。秦时设关,隋朝置县,明代设府沿袭至民国初年。大余过去因其处“岭南第一关”险要之地。“海上丝绸(瓷)之路”之要冲,曾长期为赣州西部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史进入近现代,南北交通大动脉为京广线所替代,这里却又在另一方面崛起为“钨都”,推出誉满港澳和南洋的“南安板鸭”,当今又有联通全国大动脉的赣韶铁路、赣韶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过大余,这里再现繁荣富丽的辉煌已指日可待。这里还是名扬四海的《牡丹亭》背景地,为历代文人墨客,海内外雅客所慕名。大余现辖8个镇,3个乡。 大余因其处“岭南第一关”险要之地、“海上丝绸之路”之要冲,曾长期为赣南西部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古为“儒雅之邦”、理学渊源之乡,故文物胜迹甚多,旧有“南安十景”,“东山十二景”,“府衙花园十景”等,现有名胜区点牡丹亭、梅岭、丫山灵岩寺、嘉祐寺塔、热水温泉、油罗口水库及三江口原始森林等。红军主力长征后,直至解放,这里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其梅山、帽子峰和信丰县油山是中共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所在地,是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革命纪念地与文物也不少。大余现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2007年,以古南安府著名历史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古南安府景观缩微图”碑在大余县钨都广场建成。古南安府辖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四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景观缩微图是在4座4米高的长方体石碑上镌刻了48幅长1米、宽0.7米的图。景观有大余县梅关古驿道、牡丹亭、满埠奇石河、西华山矿井,崇义上堡梯田、王尔琢烈士墓、生态茶园和毛竹林,上犹五指峰、上犹江以及南康东山公园等。同时,大余县精心打好旅游特色、精品牌,即以“旷世爱情”为主题的牡丹亭文化主题公园为龙头,进行景点资源收集、优势资源整合,将“情”洒落其他各大景区,致力于将“牡丹亭故乡”打造成“中国爱情之乡”。 一、牡丹亭公园名胜区 牡丹亭公园,江南名园。景区有牡丹亭、芍药栏、绿荫亭、舒啸阁、蕉龙亭、梳妆台、丽娘冢、吟风弄丹台、梅花观、玉池精舍、《还魂记》即《牡丹亭》剧照、牡丹亭剧情、牡丹亭橡胶坝、东山大码头等景观。牡丹亭,这驰名中外的亭原座落在县城东北古南安府衙后花园内(今县城西华山钨矿招待所址),旧为“府衙花园十景”之最,园内古木参天,流水淙淙,建筑高雅,是古代江南著名园林之一。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羁留大余,以此故事发生地宋代南安府后花园为背景创作了震世名作《还魂记》即《牡丹亭》,牡丹亭从此闻名遐迩。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戏剧家汤显祖曾游南安府后花园。亭为八角形重檐,下檐大于上檐。16只檐角飞翘,势若凌空。葫芦宝顶分出八道顶脊与檐角相连,青瓦盖顶。重檐之间镶亚字形花格窗棂。底层内外各八柱,正门悬“牡丹亭”匾额,外八柱四周有卍字纹栏杆。内外柱之间有隔扇,隔扇上都为亚字形花格窗,内上皆漆以黄色。柱为红色,悬有楹联,其中一联云:“光照临川笔,春分庾岭梅。”亭内有画梁。亭高6.66米,面积约20平方米,距亭不远处有梳妆台、丽娘冢、绿阴亭等建筑。1930年毁于火灾。1996年重建于东山公园,定名为“牡丹亭公园”,再现汤显祖名著《牡丹亭》意境。其主体建筑为牡丹亭,亭基由花岗岩石块精砌而成,基高2米。台基之上为牡丹亭,其结构形式如旧,但规模扩大,亭高约8.2米,包括亭基,则有10米以上。有巴金、叶圣陶、曹禺等名人为修复牡丹亭题词、赋诗。牡丹亭建筑精巧,错落有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