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雄群像,历经岁月淘漉而依然立于精神之巅。
这是历史长廊,连接着英雄和人民,情牵着媒体和受众。
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基础上,从2009年7月2日起,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新闻单位联合推 出大型人物专栏《人民英模》,迄今为止共介绍近200位(组)英模人物。栏目一经推出就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反响。读者和观众从这些报道中,回顾民族精神的发展线索、瞻望改革创新的时代前沿,从中汲取前行的无穷力量。
英模的讲述者、英模的家人、虔诚的受众,此刻,是记者的采访对象。
编撰者们坚信,这些不朽的价值,总能触发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最火热的激情、最强烈的渴求
“文人操管之际,其权为至重也。”传者为人立传历来如履薄冰,何况传主还是备受人民尊崇的革命先驱、战斗英雄、道德楷模、时代先锋!
“一定要把开创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能激励和感动人的英模选出来、写出来,并要事迹准确可靠、情节真实感人、语言简洁生动。”接到为《人民英模》栏目组稿的任务后,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和他的团队就为自己定下目标。
近200位(组)传主,近百年时间跨度,每篇稿件都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精炼出千把字,还要将英模们的生平事迹讲准确、讲明白、讲生动。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一次劳心劳力的写作长跑。
而发生在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姜铁军身上的这个故事,却久久地激发着编撰团队的工作热情:有天晚上,姜铁军读到陈觉烈士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赵云霄烈士写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时,禁不住抽泣起来。诀别信中写道,“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随后,他将这两封书信递给女儿。女儿静静读完,热泪从脸颊滚落。斗室静谧,父女相对无言,但分明有汹涌的波涛,在两代人中间激荡着,似乎抚平了一切“代沟”。
编撰者们坚信,有些价值是普世的和不朽的,它们总能触发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最火热的激情、最强烈的渴求。
一页页、一帧帧文献资料被赋予了生命和高贵。经过细致筛选、反复思考、精心撰写、详加核实,那些忠于理想信念、挚爱祖国人民、倾情党的事业的英模群像在编撰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林祥谦、瞿秋白、张思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张海迪……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新华社许多记者深入一线,寻访英模及其亲朋。为确保稿件质量,有时要数易其稿。有些英模在新华社图片库中没有记载,新华社摄影部的编辑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确保每篇稿件、每位(组)人物都配上图片。
历史是用细节构成的有机体,只有用可触可感的历史细节才能调动起观众情感。中央电视台新闻专题部主题报道组在制作抗日英烈吉鸿昌的片子时,本已设计好片头。寻访到吉鸿昌在天津的女儿吉瑞芝时,老人激动地打开卧室衣柜门锁,找出一个小铁盒。铁盒里珍藏着她父亲1931年因反对国民党军围剿苏区打内战,被蒋介石解除兵权,逼他出国考察时写的一本《环球视察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毅然中断在欧美的考察,冒险回国组织抗日斗争。编导当即让摄像跟拍了这个细节,并以此重新构思片头,既说透了历史,又加强了节目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位置转发新华社稿件,以求更好地体现英模人物的精神特质。“在处理每篇文字稿时我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精心配上英模照片,详细核对文字和史实,腾出重要版面位置进行刊发,力求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这是光明日报夜班编辑的肺腑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