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红色丰碑:在万源战斗过的100名红军》一书,掩卷长叹——一块热土,一群英雄。
了解万源缘于蒲正兵的《巴山血》。万源,大巴山深处的这颗璀璨明珠,70多年前的那场"万源保卫战",红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因为看过《巴山血》,故对那场著名的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反敌六路围攻及攻防激烈的万源保卫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巴山血》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让人记忆深刻,《红色丰碑》则用画龙点睛之笔把百名红军人物个性鲜明的勾勒了出来。
本书作者王成佑、蒲正兵丰富的历史、军事知识及文学功底,使得书中人物的一句话或一个姿势,就让一个个英雄鲜活的站在了读者面前。布衣元帅徐向前,叱咤风云,刚毅木讷,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矜;国家主席李先念,以已之长,击敌之短,与错误路线坚持斗争,不屈不绕。铁骨将军周希汉,"脖子一扬"把他立身有傲骨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一代儒将曾中生,开头简单两句话就彰现了他的革命伟绩。
神枪姑娘邹映兰,是英勇的女红军中的代表。邹映兰率县宣传队及苏维埃工作人员撤离苏区,被敌重兵围堵在利溪河边时,她把生让给战友,而把死留给自己,她向战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你一定转交徐总指挥!"邹映兰牺牲后,"已过嘉陵江西岸的徐向前默默的回转过身来,凝视远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徐向前这个军礼不仅是向邹映兰烈士送行,也是向所有牺牲的革命者送行,徐向前的这个军礼也是向巴山人万源人的暂时告别。
《红色丰碑》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和谐统一,在情节结构上新颖独特,在细节设计上独富魅力,对材料的处理恰到好处,用词生动、精炼、优美。作品曲折有致、波澜起伏、疏密相间、详略得当、迭宕多姿。但是,编著者在行文上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人云:"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红色丰碑》百位红军人物大多以解放后的简历作为结束,略显呆板与雷同。话说回来,这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该苛备求全,此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性。
《红色丰碑》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书中的冲锋号角声、振聋发馈的枪炮声,好似虎啸龙吟,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字字句句落地有声,铿锵有力。《红色丰碑》讴歌了战斗在万源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英雄人物,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让读者体会到了革命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革命者"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革命者"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血胆上将军许世友、无衔上将军王维舟、西征路上威武不屈的战将孙玉清、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军政委陈海松、化作霖雨济群生的李家俊、冲锋在前的红军军长余天云、九岁当红军的王新兰、年方十五壮烈牺牲的李小倌等等,他们是川陕苏区8万红军将士的缩影,是苏区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他们都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用汗水、热血甚至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红色丰碑》让读者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彻底地净化,我们会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我们会永远记住一块热土,永远记住战斗在这块热土上的红军将士!
大巴山人热情朴实,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并时时不忘宣传自己的家乡,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让我深深感动。最后引用该书序言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红军精神永放光芒,万源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