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周恩来、叶剑英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中)的合影
在云南,有三块石碑记述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将军的爱民情怀:一块是一平浪“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一块是弥勒县太平水库“泽流万里”纪念碑,一块是香格里拉县虎跳峡纪念碑。
张冲,1901年1月25日出生于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村(现已划归弥勒县),原名绍禹,字云鹏。二十世纪2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他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因倾慕《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的刚正不阿,遂改名字为张冲。他杀过贪官污吏,劫过富豪,任过国民党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台儿庄战役成为“抗日名将”,1947年1月飞奔延安,1950年初张冲回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长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等,最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移卤就煤,成为云南的“盐神”
20世纪30年代初,张冲在云南省主席龙云手下任旅长兼盐运使。当时,云南正闹盐荒,云南人吃的井盐全部被操纵在少数地方贵族、大商人手中,盐的产量少质量差价格贵,很多老百姓只能吃淡食。那时候,云南的井盐生产靠的是土法,即先行挖矿取出盐卤,然后砍伐树木,烧柴熬卤成为一块块的盐巴。张冲就任后,一方面改革盐政,另一方面邀请技术专家改进盐的生产技术。他深入到矿井盐场考察,在盐兴县了解到永元井、黑井等处储盐量很丰富而且盐质也不错,只是因为永元四周几百里内树木都因熬盐而砍光,燃料缺乏才停止熬盐。他率人从永元井沿舍资河顺流而下考察,直达产煤的一平浪,发现沿途并无高山险阻,河水都能流达,顺势而为,输送卤水“移卤就煤”当不成问题。张冲亲自主持规划和设计,用了近一年时间拟定了一份论证充分的“移卤就煤”可行性研究报告呈省府批准后,张冲辞去盐运使职务,专职一平浪盐场工程处督办(指挥长)。他坐镇指挥兵工三千、民工千余,力排阻挠艰苦施工。1937年9月,长达21公里的“移卤就煤”釉沟工程竣工。1938年8月配套工程也全部完成,8月25日,永元井的盐卤(水)顺畅地流到一平浪,燃煤试煮后大获成功,熬出的盐干净洁白,成本降低,产量大增,云南百姓都吃上了盐。张冲由此被誉为云南的“盐神”。从1933年到1937年,张冲率工程人员和部队官兵干了四件工程:一是开创了永元吊井,废弃了原来的土法开采盐卤,改革为机械取盐卤,为云南制盐之创举;二是修筑了一条三十公里的土路,打通了永元至一平浪的交通,然后沿着公路一侧铺设了输送盐卤的管道,使永元的盐卤源源不断地流淌到一平浪产煤区,以煤制盐,解决了云南全省包括贵州部分人民的吃盐问题;三是在一平浪开采煤矿,为云南之始;四是在一平浪建起了制盐工厂。1988年,当一平浪盐矿创办50周年之际,特确认张冲为云南一平浪盐矿的创始人,并树新碑,上刻“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九个鎏金大字和记述“移卤就煤”工程的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