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邓小平出来解围,他边走边说:“算了,算了,回家吧!告诉他们(指服务科),这里不要再放这种片子了。”此事说大就大,说小也小,毕竟江青已参加革命多年,是从延安来的老人,当时又是毛主席的夫人,再放映她过去在上海演的那种电影,自然影响不好。所幸此事无人查问,平静地过去了。但使人料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个月,竟有几位心直口快的人对我们说:“感谢服务科放映组的同志,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典故。”
西楼大厅放映的另一类影片,就是专供首长看的工作片(也叫参考片或审查片)。以1964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例,片子从1961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在3年多的时间里,涵盖了多方面的设计、实验、准备,直至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爆的一系列机密内容。中央军委将此片作了严格的分级监管,按不同部门和干部的不同级别,有针对性地选择密级放映。在我的印象里,196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当片子由部队几名武装干部护送到西楼,给中央领导层审查观看时,其安全保密程度之高,让人颇感意外。原本在现场值班的工作人员,也被明确规定一律不准擅入放映大厅,除非有急事要找首长接电话,才能进去通报并须尽快退出。就连在放映室内,都有随片而来的武装警卫严加保卫,以防他人进入。这种措施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
作为首长看的工作片,还有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由战争罪犯改造为新人的纪录长片;60年代苏联的《雁南飞》、《第41》等,以及西欧、日本的原声片(现场配同声译员翻译讲解)。毫无疑问,所有首长看的工作片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内高层分析形势、作出判断、决定问题提供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电影的关注
毛主席早期看电影的场所,是离住地仅一墙之隔的含和堂。我在放映组一些零星资料中了解到,毛主席看过的美国片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苏伊士》、《出水芙蓉》、《孽魂镜》、《血海飞雷》、《基督山复仇记》等。此外,毛主席另一个看电影的地方就是中南海春耦斋,它位于风景秀美的静谷园内,未经修饰前,是所很陈旧的大屋子,周末毛主席和其他首长经常来此跳舞;后来安装了放映座机和银幕,便成了跳舞和看电影的活动场所。不过平时毛主席很少看,只是逢年过节为了招待大家,增加节日气氛,在舞会结束后放映一至两部香港片或苏联片。每到这个时候,舞厅又是另一番轻松欢乐的景象:舞伴们和工作人员,人人提着一把椅子,紧紧地围着毛主席,高高兴兴地一边看电影,一边自在安逸地休息着,而此刻首长也显得格外安详,像过年家里团聚时的老人一样。
后来随着毛主席年龄增高和工作压力增大,看电影的次数就更少了,甚至一两个月都不看一次。再往后他仅在新住地——游泳池,偶尔看看“样板戏”拍成的电影。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他老人家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视力和腿力衰退尤为明显。江青为了调节毛主席的生活节奏和增加他的活动量,精心搞来了若干“过路片”。所谓“过路片”是我们一种专用的通俗叫法,这些片子由香港派专人选定送到广州,再由广州当天将片子送上飞往北京的客机,片子到北京后归江青管,别人不能过问,相当保密,一般不超过三天即送回香港。
而周总理对于电影,是以革命家、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的,不仅重视本国的,也重视外国的,而且还切实做到了“洋为中用”。例如: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的影片出来后,周总理很快就在国务院小礼堂,邀请各部部长和有关领导前来观看,并极少有的在放映前讲话,他说:“今天我和几位副总理请大家一起来看这部影片,是要了解现在世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看到了他们,也就看到了自己。高级干部当然要抓政治、抓业务,但也要重视国外的先进技术,要不断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我们不能长期落后,长期落后是要吃亏的。中国有过沉痛的历史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