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刘巧儿
1942年,陕甘边区陇东分区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妇女抗婚案,那就是华池县温台区的封芝琴大胆反抗买卖婚姻,要求婚姻自主的案件。时任陕甘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采用深入调查研究的办案方法,了解了此案,并把这种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到审判工作中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巡回审判方式的典型代表。封芝琴反抗买卖婚姻、追求婚姻自由,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由此产生了大量以这一事件为素材的艺术作品,诞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刘巧儿。
3.抗大七分校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了培养优秀干部和指战员,遂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总校下设12个分校,分布于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抗大七分校于1941年7月以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建而成,1943年由山西兴县迁到华池县东华池村。1943年6月1日开学,1946年6月20日结业,仅开办了1期。在校长彭绍辉的带领下,5200多名学员携带镢头、枪杆、笔杆“三件宝”在这里学政治、军事、文化,开荒种地,烧炭、纺纱织布,养猪放羊,经过艰苦的劳动和学习,抗大七分校师生1946年离校时,给政府留下余粮7000余石,并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这批干部成为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和中坚力量。
4.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
抗战期间,留守后方的我八路军官兵在团长张才千率领下,开拔到人烟无几、林木参天的大凤川,一面保卫边区,一面开荒生产,歌曲《军民大生产》由此唱遍全国。
南梁精神的延续
■记者手记
因为南梁革命,南梁名存史册;因为红色旅游,南梁精神得以延续。
时代赋予南梁巨大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今日南梁,发展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每个景点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在延续。每个景点都可以让游客认识、体验南梁革命的发展历程、南梁精神的精髓和魅力。
“红色旅游”,一个响亮的名字!
“红色旅游”,一次独特的感受!
想必在“红色旅游”中,游客所参观游览、体验感知的内容,一是有形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南梁革命旧居、旧址等文物;二是无形的,即精神方面的东西,如南梁精神。这些,均能很好地营造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游中学,学中游”,达到“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而这种体验,只有在特定的地点和环境下才能获得。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红色精神依然激励着今天的人们。因为在南梁人心里,南梁革命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