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3000红军烈士的英魂不被惊扰,他用身体挡住践踏者的斧头;为了让3000烈士有个安息的“家”,他四处奔波愁白了头。1月23日,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3000名红军烈士墓的第二任“守护者”、65岁农民聂正远被正式评选为“2009年感动巴中十大人物候选人”。
关 注 牢记父亲嘱托守护烈士墓
1月19日,位于通江县瓦室镇长胜办事处啸口村八组的红军烈士墓掩映在一片苍翠的柏树林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扛着锄头专注地为一座座无名的坟墓锄杂草,开挖排水沟。他就是这群红军烈士墓的“主人”——今年65岁的农民聂正远。啸口村原村支书赵世联说,这位村民眼中最犟的老头已“陪伴”长眠在此的烈士们长达28年。 据通江县党史记载:1933年7月,川陕苏维埃政府在赤江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毛浴镇建立了川陕省工农总医院。在1934年2月至1934年11月期间,在两河口战役和万源战役中英勇负伤的3000名红军烈士因医治无效而牺牲。 当时,聂正远的父亲聂友奎是当地农民,他帮医院抬尸、埋尸。因没盐巴,又无药品,营养又差,每天都有受伤红军牺牲。“1934年夏天发痢疾,医院里一天要牺牲20多名红军伤病员。很多受伤红军趴着趴着头一歪就断气了。”回忆起父亲讲的往事,聂正远眼睛湿润了。 因牺牲的3000多名红军烈士没有任何信息,其身世至今是个谜。为让烈士后人寻觅烈士的遗骨,聂正远的父亲聂友奎从1934年起就一直保护着这片红军烈士墓群。1982年5月,义务守侯了48年烈士墓的聂友奎在临终前拉着聂正远的手说出了最后一句遗言:“一定要守护好这些红军墓,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这些烈士!” 聂正远含泪答应了。这一守就是整整28年。 他用生命守护红军墓群 因红军烈士墓群杂草丛生,又没有围墙,成群结队的牛羊经常糟蹋墓群。“我每天都守这个墓群,早上6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墓地去看看有没有放牛的。”聂正远说,1982年以来,他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墓地里守候。 1984年,聂正远自费2000多元购买了上千株柏树苗栽植在墓地的四周。 因“管闲事”,聂正远多次遭打骂。1987年,当他看到一头黄牛正在墓地吃草,立即把牛赶出了墓地。哪知刚把牛赶到小路上,有人就一边跑过来抢牛绳子,一边气势汹汹地大吼:“你整啥子?墓地里只是个坟包包,连名字都不晓得,你管这些闲事做啥子?”话没说完,对方一拳打过来,聂正远被打得鼻孔流血,但他仍死死拽住牛绳不放。 2003年夏季,村里有人想砍伐墓地的柏树建房。眼看一棵大柏树即将遭殃,聂正远拉着孙子匆匆赶来,将大柏树死死抱住,“这些树木是陪伴红军烈士的。你们要砍树,就先把我们爷孙俩砍死。”聂正远用身体护住树,一边给妻子打电话通知村民们前来“救援”。在村民们的支援下,坟墓中的树木终于保住了。 从1934年至2010年,聂正远和父亲聂友奎两代人整整守候了这片无名烈士墓长达76年。为了对这片红军墓葬更好地保护,聂正远从1982年起就奔走在相关部门之间,为烈士的归宿愁白了头。 据了解,聂正远一家非常穷。“5·12”地震后,他家房屋被震损,全家人多次想外出打工挣钱修建房屋。但聂正远总是放不下红军烈士墓,外出打工的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2009年10月,通江县委书记范申华闻讯聂友奎的感人事迹后,专程赶到啸口村慰问聂正远。2009年底,国家正式为该红军墓葬修建围墙,新增保护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月23日,聂正远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