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1月18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月22日中国政府网)
国办的通知,既是对节粮意识的呼唤,更是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敲了警钟。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问题。尽管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然而因为地少,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空间。温总理曾形象地作过一个比喻: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口,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人口,都会变得很小。对关系13亿人口生存的粮食问题,更要作如是观。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一靠开源,二靠节流。节流就是防止浪费。现实的情况,正如国办通知所指出的,粮食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有人计算过,5万粒米重1公斤,如果13亿人每天浪费1粒米,1年就是949万公斤。而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饭店、餐馆、食堂和家庭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有300亿公斤。我国目前粮食年产约为5000亿公斤,也就是说,有6%的粮食产量被白白糟蹋了。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的背景下,6%的粮食被浪费,乃是难以承受之重。
怎样花钱,如何消费,从一般意义上讲当然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是怎样花钱,如何消费,确实蕴涵更深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以热爱祖国为荣”,而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具体到餐桌上的节俭,不也折射着爱国主义吗?把爱祖国和餐桌上的节俭联系起来,并不是把爱祖国庸俗化,而恰是为爱祖国的真切体现。我们虽然不能说,不节俭就是不爱祖国,但是节俭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关系到中华文明母土的长久昌盛,倘若我们为一时的浪费毁掉了中华文明的母土,我们还能奢谈热爱祖国吗?餐桌上也有爱国主义,要是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相信餐桌上的浪费一定能得以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