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看性强了!”1月上旬的一份调查显示,95%的人有这一感受。
今天从中央有关部门获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33工程”开展5年来,100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400多个省、地、县级教育基地的状况得到改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观 众人数显著增加,发挥作用越来越好。
我国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从1997年开始,向社会公布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这些示范基地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不少示范基地资金短缺,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004年底,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组织实施“533工程”:用5年时间,通过中央资助一点、地方政府支持一点、教育基地自筹一点的办法,重点对反映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中共党史的示范基地进行资助,使这些示范基地在展出内容与展示手段、服务质量与教育效果、内部管理与环境面貌3个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后5年,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对100多个全国示范基地和省级教育基地进行资助,各地参照这种做法安排了100多亿元资金对400多个省、地、县级教育基地进行资助。新征集的实物、图片等文物史料,新制作的模型、雕塑、景观等展示形式,新增加的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了这些教育基地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旧貌换新颜的教育基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据对20个省(市)调查显示,改造、充实、提高后的教育基地观众平均比以前增加52%。
条件得到改善的教育基地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扩大教育覆盖面,如与学校、部队“共建”,将学生、官兵“请进来”参观,将专题展览“走出去”,到工厂、农村巡展;以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如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组织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到示范基地开展纪念、瞻仰等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如为青少年参观开辟绿色通道,并根据观众不同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编写不同的讲解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