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间房子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军功章和与部队有关的资料、器具、图片(符光周/图)
因为个人出资承办了云南首个红色文化展览馆,退伍老兵李兴荣在会泽县名气不小,可在这样的风光下,李兴荣的展览馆却步履维艰。为了把展览馆继续办下去,李兴荣摇身变成了养猪大户,一年下来,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尽管如此,谈起展览馆,李兴荣依然兴奋异常,“这是我梦想的栖息地”。
“红色记忆”装满13间房子
二道巷是会泽县城内一条狭窄的巷道,周围都是古老的民居建筑,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其中的23号房子是一户姓张的人家遗留下来的,虽然传说这家人过去是个大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已很少人知道这家人的过去。自李兴荣来到这个庭院后,这里变得热闹起来,尽管没有豪华的装修,但3房2庭院的古式建筑内,13间外表陈旧的房子里面却装满了“内容”。在这些房子里,每间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军功章和与部队有关的资料、器具、图片。最特别的是,馆内的多数招牌上的字都是李兴荣用不同的毛主席像章镶嵌起来的。为方便观赏,李兴荣把这些东西分成几大类摆在房子中,或挂或放,每一件都与众不同。
没人来时,李兴荣就是这里的“馆长”,和老婆打扫一下卫生,就坐在后院的紫藤树下乘凉;有人来观赏时,李兴荣就成了临时导游,带着客人逐一观看,并为他们讲解每一件展览物品。来这里看过的人都说,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一个故事,而李兴荣就是故事的传播者。
在李兴荣的眼里,红色文化展览馆就是他的家,是他梦想的栖息地,只要来这里的人问起这个展览馆,他就会说起他的当兵史,说出他的愿望。据介绍,这个展览馆目前有13间展览室,共展出了10万余件各种“红色”物件,还不包括重复的。并且这里的物件没有仿制品,全都是原物,虽然看着有些陈旧,但每一件物品现在都很难见到。
一人收集
10多万枚毛主席像章
李兴荣说,这个红色文化展览馆是2005年10月1日正式挂牌的,当时看中这个庭院,他以1万多元一年的租金把它租下来,和战友张守政(嵩明人)一起在这里开启他们的梦想。
2004年10月,云南省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在全省范围确定了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其中,会泽县被列为滇东北唯一的文化产业特色县。他们认真分析认为,会泽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铜商文化、会馆文化、名人名居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深厚。他们想,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何不充分利用他们20多年的精心收藏,为会泽红色旅游增添一个新亮点呢?有了决定,他们就开始筹资,东拼西凑筹了近30万元购买了桌椅、生活用品,又制作了大量展板、展柜、展架等,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他们于2005年10月1日,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红色文化展览馆——会泽红色文化展览馆。
说起合伙办红色文化展览馆,李兴荣就很兴奋,他们两人都是革命物件的收藏者,又都是退伍军人,共同的爱好和共同梦想,把两人拉到了一起。退伍后,李兴荣开始做生意,赚的钱几乎都被他用来收购毛主席像章和各种红色物件了,而张守政只收藏毛主席像章,2005年他们合伙时,张守政一人就有10多万枚毛主席像章,两人收藏的东西搬到这里,13间房子就被塞满了。
别看这些东西看着很破烂,仅收藏时他们就花了60多万元。李兴荣说:“展览馆刚办起来不久,一位外地游客来看到这些东西,开口就给200万。”当时他只是笑一笑,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如今值多少钱,但在他心里,这些东西就是他的全部,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