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记者见到这位上世纪唐山有名的“炼钢大王”时,他正与老伴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内一起研读唐钢发展史。已是满头白发的王益元硬朗健谈,从行动上、谈吐间很难让人相信他刚刚过完八十大寿。作为全国劳模,他先后参加了1959年、1964年、1965年和1979年的国庆观礼,而当年的盛况,依然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中。“每参加一次国庆观礼活动牞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每一次国庆庆典都反映了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贫苦地主小工终成劳动模范
1952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益元成了一名唐钢工人。从8岁起就给地主家做小工,扛小活儿的他发誓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报答党和政府对他的恩情。“炼钢对个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子。”王益元告诉记者,为延长炼钢炉的使用寿命,他曾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持续在炉前炼钢,别人一个炉子炼出十几炉钢就报废了,他则用一个炉子持续炼出了36炉钢。“到最后,领导们来到钢炉旁恭喜我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家节约了资源,我却始终面对着钢炉,连脸都没转过来,因为当时脑子已经不转了,腿也迈不动步了。”
王益元从进入唐钢工作开始就没休过公休,经常因为抢抓炼钢时间没空儿到食堂吃饭,往往是带一饭盒黍米放在炉前的废渣上靠余温蒸成黍米饭,再趁开会时吃几口了事。从1958年起,唐钢的“王益元小组”一直是中国钢铁业响当当的“王牌”。在五十年代没有炉前实验室的条件下,王益元硬是凭着一双“火眼金睛”发明了后来推广到全国的“土铁脱硫炼钢法”、“不烘炉炼钢法”等,1959年、1979年他两次当选全国劳模,1984年他从唐钢副总经理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仍为省内外不少企业当“免费”顾问,堪称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亲历者。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终于见到了毛主席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党领导各族人民通过奋斗创业,使中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教、外交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党中央决定于1959年10月至11月间,举行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盛大的十周年国庆活动。王益元则作为全国劳模受到邀请参加当年的国庆观礼,也因此王益元生平第一次奔赴北京,第一次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1959年10月1日这天,晴朗的天空下新中国十年大庆在震天的礼炮和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大约在9时30分,在左侧观礼台的王益元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当时胡志明主席站在毛主席的右边,赫鲁晓夫则站在毛主席的左边,毛主席则双手扶着栏杆而立。”王益元回忆道。
10时许,阅兵开始,首先是分列式,“八一”军旗引导着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工程兵,排着24路纵队进入天安门广场,接着驱车牵引各种射程大炮,强大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师群排着整齐队形闪电般通过广场,此次庆典首次出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五九式”主战坦克。阅兵式后,是70万群众游行,大约中午12点半,站在广场南部的11万人一齐涌向金水桥畔,涌向天安门前,毛主席则向热情的人们招手致意。“当毛主席乘坐敞篷车检阅部队的时候,群众一遍遍高呼‘毛主席万岁’,我一只手擦着眼泪,一只手高举着,喊:‘毛主席万岁!’你想啊,一个从8岁起就给地主家做短工,扛小活儿的苦孩子能有今天,全是党和国家给的。如今见到毛主席了,我怎能不激动呢!”
据老人回忆,参加当天晚上的国宴的河北劳模只有他一个。当年的国宴是西餐中吃,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可从国宴开始,王益元就一直在激动地盯着相隔不远就餐的毛主席看,直到宣布国宴结束了,王益元才发觉光顾着看毛主席了,还没吃什么东西呢,最后只能在国宴上饿了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