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即将来临,9月22日,家住莱阳路12号的孙延明和王玉贞两位老人见到记者时,感慨万千。回想起196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大阅兵时的场景,两位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虽然时隔40年,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三世同堂了,但当时的场景依旧深深地印在孙延明老人的脑子里 。他说 ,“这是一辈子的珍藏记忆”。
选拔严格 ,一个支部出一人
参加阅兵那年,孙大爷只有34岁,属于北海舰队快艇一支队。那时候选拔队员,部队里一个党支部只能出一个人,而且还要符合好几项条件,“当时要求很严格,身高必须在1.65米~1.75米之间 ,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我那时候正好是1.74米,差一点就被淘汰了。有些人在部队表现很好,可惜就是长得太高了,然后就不行,回去换人,被换回去的人可不高兴了,委屈地说‘ 我们支部就选出我这么一个人,你们又把我打回去了’。还要不胖不瘦,身体要好,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政治上过关,要么是团员要么是党员的,那时候刚好文革嘛。”孙大爷告诉记者。
谈到当年的阅兵,孙大爷很是骄傲,“我那时候还是连长呢,站在那一排的第一名 。我带过新兵,比较有经验,当时还从驱逐舰支队选出一部分人,再加上从我们快艇一支队选出的人员,组成了一个连队,我就被组织推荐当了连长。我们这个连有115人,正好在方队里站一排,但我们这些人也不是全都能参加阅兵到天安门广场走一趟的,有15个是机动人员,其他100个人中,万一有人病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上场的话,就从这15个人中找人上场。”
训练仨月,冰雹来了不能躲
一说起当年的训练,孙大爷就来了精神,“1969年7月20号,我们北海舰队去参加阅兵的全部在青岛集合,就住在大学路小学那边,然后每天走路去中山公园训练。在青岛训练的时候还不太苦,主要就是队伍行进间训练,训练了一个月,到了8月20号,就准备去北京了。”
一想到即将进北京,孙大爷高兴了好一阵子,夜里睡觉都梦见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我们是8月27号到北京的,刚好是大夏天,在北京的训练就很苦了。刚到北京第二天,8月29日,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天是海军欢迎大会,在海军大院里举行。刚开始没多久,天空下了一阵雹子,人家海军大院里的人对周围比较熟悉,都跑了,我们是受阅部队,没有命令不能动。那雹子下了有50多毫米呢,在地上有那么厚。”一边说,孙大爷一边向记者用手比划着地上冰雹的厚度。
说到这里,旁边的王大妈笑弯了腰,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哎呀,让那个雹子砸的,你钻到我腚底下,我钻到你怀里,抱着头,后来不行了,趴在地上不动,那时候纪律严,也不敢找个地方躲,那年的雹子大得很罕见,有鸡蛋那么大。”在大妈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大爷紧接着说:“就是这样,还有人被砸伤了呢,从驱逐舰支队选出去的人还有住院的。”
逢人就说,俺老伴受阅见主席了
孙大爷一去就是三个月,王大妈在家里看着仨孩子,虽然很累,但王大妈很骄傲,“我那时候觉得特别光荣,去参加阅兵就能见到毛主席了,那时候见到毛主席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老伴去接受毛主席检阅,很多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到我们家里来道喜,我出去的时候,逢人就说,俺老伴去见毛主席去了。”
王大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家里穷,连台收音机都没有,更别说电视机了,阅兵那天,部队里就用喇叭广播,部队离我们家不远,能听得见。阅兵回来后,你大爷又瘦又黑,那时候家里穷,也没有多少好东西,回来后就去部队了,向领导汇报工作。”
谈起现在的阅兵,王大爷感慨说:“现在比那时候壮观多了,那时候哪有那么多花,那么多人,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