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种颜色、三种刺绣方法、130多万针……历经3个月,36岁的广东韶关绣工陈小琴和30多名女绣工一起完成了这幅长2.3米、宽1.33米的《开国大典》十字绣。捧着这幅作品,陈小琴来到了北京,她希望能把这幅画献给共和国六十华诞。
翻绣开国大典油画
从2003年第一次见到十字绣,陈小琴就被这种舶来的刺绣形式所吸引。去年8月份,她独自一人完成了一幅长3.69米、宽1.5米的《琴棋书画图》。
眼瞅着祖国六十华诞一天天临近,陈小琴总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能不能绣一幅《开国大典》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呢?”陈小琴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就从网上下载了由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油画,打算和自己开办的绣坊里的30多名女工一起绣制这幅作品。
色调难调日夜赶工
如何调配绣品的色块,成了陈小琴和其他女工们的难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大家在绣布上打好线格之后,每个人都分配到了一部分画面,照着自己以前绣十字绣的经验,摸索着绣了起来。
6月6日开绣前,为了表示敬意,大家还特意用泡有花瓣的水清洗自己的手。就这样,每天大家都要坐在绣架前连续工作15个多小时,累了困了,就躺在绣架下睡一会儿。为了让这幅绣品更有创意,陈小琴特意结合了三种绣法:贴绣、线绣和珠绣。贴绣用于绣画面中的花和广场上的人群,线绣用于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而珠绣则用于绣画面上的地毯等。绣工英子主要是负责贴绣,因为要求画面精致,每一根丝线,都是英子用两根针一点点蘸着胶水挑粘在布面上的,由于长时间刺绣,英子的双眼酸得直掉眼泪。
毛主席绣像11次易稿
摸着这幅绣品,陈小琴告诉记者,由于绣品在用线的颜色、针线的走向方面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很多地方都经过多次调试和修改才最终成型。其中陈小琴亲手绣成的毛主席像,前后共做了11个不同的版本,最后还是请来了一位国家级大师在对色彩调配上进行指导后,才把颜色给调整合适了。
在刺绣过程中,不少绣工因为过度劳累相继退出,可这并没有阻挡陈小琴完成这幅作品的信心。9月3日,在历经了近3个月的工作,她和同伴们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