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前50年
天津博物馆是由上世纪天津文博、社教、美术、博览四个系列的馆、院汇集而成。自二十世纪早期至40年代,由于时局动荡,天津文教机构虽为数不多,但几经变革。天津博物馆发展史的前50年可谓曲折多变。
1918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天津博物院。1928年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1934年12月更名河北博物院。日伪时期,河北博物院更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馆直至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原市立博物馆更名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该馆1949年初更名为天津市立博物馆。1950年11月该馆改属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遂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
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存在于1915年至1925年。1925年1月在此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广智馆,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后闭馆。新中国成立后,该馆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
天津市市立美术馆,建于1930年10月1日,抗战胜利后不久更名为天津市市立艺术馆。
天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建于1951年7月10日至同年11月20日。1954年5月16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华北人民博览馆。
1952年6月初,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与市立第二博物馆合并工作完成,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1952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1955年3月,华北人民博览馆亦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2004年12月20日,天津博物馆落成开放,该馆是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而成。始于1916年的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始于1915年的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始于1930年的天津市市立美术馆,历经90年的漫长岁月,终于走进了一个新的会合点——天津博物馆。
新时代 新建筑 新使命
2004年12月20日,天津博物馆建成开馆,是由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而成。新馆建筑外形为自湖面振翅欲飞的天鹅,线条流畅,极富时代感与艺术性,颇具特色。
丰富的历史类文物及地方史料与品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古代艺术品相融合,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邮票等传世文物和历史文献、地方民间工艺及天津地区出土文物等多个门类。其中尤以古代陶瓷器、书法、绘画、砚台、钱币以及中国近代历史文物、文献最为突出。该馆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
天津博物馆在新馆1.1万平方米的展厅中设有《中华百年看天津》、《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书法掠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陈列》、《国瓷华彩——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陈列》、《汉代遗韵——汉代文物展》、《明清宫廷绘画展》、《天津人文说由来》等7个基本陈列。并先后引进了《秦兵马俑大型国宝珍品巡回展》《汉风湘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珍品展》《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东方慧光——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珍品展》《丝路放歌 情系奥运——敦煌艺术大展》等200多个临时展览。同时,该馆每年还组织馆藏文物精品赴国内外展出,促进文化交流。
此外,天津博物馆不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冬令营、夏令营、儿童活动角,使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将历史课搬到展厅中;“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广大群众提供文物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并进行现场义务鉴宝;不断将展览、讲座送进社区、工厂、学校、乡村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举办倡导文明参观的活动,促进免费开放顺利实施;完善志愿者组织。这些活动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