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1950年拍摄的韶山冲毛泽东故居(资料照片);下图为2009年9月4日,中外游客在毛泽东故居瞻仰参观(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新华社记者和千千万万游客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故乡韶山冲。60年山乡巨变,昔日贫穷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红色旅游的兴起使耕耘在这块红土地上的农民发家致富,也见证着中国的富强之路。
“毛主席让中国农民翻身做主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洋房、开上小轿车,过上了富裕生活。”坐在自家的小洋楼前,十七大党代表、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打开了话匣子,兴高采烈谈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红色旅游让韶山焕发全新光彩
在毛泽东故居前远眺,韶峰巍然耸立,鸟儿飞翔在青松翠柏之间,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使山谷平添了几许繁荣。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却没有太大的喧闹,默默地凝视和轻微的唏嘘感慨构成了此刻的庄严。
解放前,韶山冲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当地有句令人心酸的民谣说“有女莫嫁韶山冲,十户人家九户穷”。而现在,韶山村早已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村之一,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南省和湘潭市平均水平,很多村民开起了私家车。
改革开放后,韶山与中国其他乡村一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毛雨时说:当时,韶山人一度感到迷茫。韶山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单干”的时候,一些乡亲甚至都哭了。
依靠发展红色旅游、搞个体经济,韶山村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1986年,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滴水洞等名胜的全面开放为契机,“红色旅游”走入韶山寻常百姓家,成为伟人故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动机。
“当初我们还高喊过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感觉经商是给毛主席他老人家抹黑,现在大家都解放了思想,做起了生意,收入越来越高了。”毛雨时告诉记者,韶山村的456户村民如今大多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产业,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9480元。韶山人早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小康社会的幸福。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汤瑞仁老人,每天都热情地在“毛家饭店”里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毛主席的客人”,并大声朗诵毛泽东的著作和语录。依然戴着毛主席像章的她说:“我们盼望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好政策永不动摇。”
9月4日,游客在韶山瞻仰毛泽东铜像。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勤劳致富的韶山人成为“红色圣地”一道风景
凭一块七毛钱起家的汤瑞仁的故事如今已被广为传颂,这位主席故乡的“全国优秀个体劳动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农民奔小康的缩影。
“我是一块七毛钱起的家。”说起自己的发家史,这位身穿红色时尚外套的韶山毛家饭店董事长汤瑞仁乐呵呵。改革开放前,她家就住在毛泽东故居对面的一间茅草房。
1984年,汤瑞仁顶着村里的舆论压力“偷偷做起了小生意”。第一天,她在毛主席故居对面的一个棚子里摆了一桶绿豆粥,她没有勇气叫卖,见了村里人赶紧躲到树丛后面。当时,韶山还没有人做小生意,她觉得丢脸,心里很不踏实。这时,走来几个上海游客,见有人卖绿豆粥,都想尝尝,便问:“多少钱一碗?”汤瑞仁说:“我不知道多少钱一碗。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你们随便给多少钱,不给也没有关系。”有人尝了一碗,不由惊呼起来:“快来,这绿豆粥好吃。”立马围上来20多个游客,你一碗,我一碗,5分、1角、2角……不到两个小时,将一大锅粥吃得精光。客人最后说的一句话让她至今难忘:“赚钱养活自己,是件好事。”
谁知不久,风言风语传到汤瑞仁耳朵里:“毛主席家乡的人做小买卖,多丢人;快老婆子的人了,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当去做卖粥女,像什么样子?”
汤瑞仁说,当时压力很大,不过上海游客的一句话给了她“逆水而上”的决心:“赚钱养活自己是件好事!”从此,汤瑞仁大方地做起了绿豆粥生意,并越做越大,成了韶山农民中的第一个万元户。
1987年,汤瑞仁在毛泽东故居隔塘相望的对面开了“毛家饭店”,经营红烧肉、臭豆腐干、煎小鱼等当年毛泽东爱吃的饭菜,立刻引来游客盈门。如今,“毛家饭店”在全国有了200多家连锁加盟店,“毛家菜”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一个独特门类。
在汤瑞仁的致富效应带动下,那些曾说她是“卖粥女”的乡亲们,也开始学着汤瑞仁的样子走向市场。不久,韶山冲的饭店餐馆、纪念品摊档纷纷开张,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登场了。据统计,目前韶山餐饮业主有400多家,纪念品营业主有440余户,其他经营有50来家。勤劳致富的韶山人,成为“红色圣地”的一道独特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