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担当传播毛主席声音重任的,是一名16岁少年。
他的出色发挥,保障了毛主席的声音以最佳的效果传向世界。他就是来自许昌的郑万敬。
●16岁少年担开国大典重任
9月9日上午,在许昌市民生巷许昌市信用联社家属院,76岁的郑万敬说起1949年开国大典,仍激动万分。
1949年下半年,全国解放大局已定,正酝酿筹建新中国,当时,中国广播事业局来许昌选拔广播人才。那年,许昌市全年级应届毕业生有近500人,而选拔的指标是11个。“俺家三代贫农,成分好,加上我学习好,思想好,所以获得了这项殊荣。”郑万敬回忆说,当时河南省选拔不到40人。各路人员先汇聚到郑州,后被送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他们被送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二台的发射台。在那里,他们开始被编班学习电台技术知识。后来,郑万敬才知道,自己和其他几十名同龄人都被保送到北京广播学校了。
当时广播学校抽调的10名学生,大都被安排在天安门外围值班,而郑万敬因为政治过硬,被安排到天安门城楼广播机房工作,直接负责中央领导讲话的声音调控和播出工作。
当时负责广播的总工程师对他说,你就坐在值机台上,把毛主席的声音传出去,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防止意外准备了4个话筒
郑万敬说,在那个年代,举行开国大典时要防范的问题非常多,天安门城楼上的话筒必须准备充分。
郑万敬介绍,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提前一天话筒都摆放好了,一共放了4个话筒。“如果放置一两个,我们担心万一突然都坏了,就直接影响现场转播了。全世界都关注呢,万一出现意外,就是重大事故呀。”郑万敬说。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40分许,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郑万敬说,由于他在天安门城楼上机房里工作,离天安门城楼也就是几步之遥。当日下午2时50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开始排队登上天安门。“能看到这么多中央领导人,激动得有点热泪盈眶。”郑万敬说,就是这个时候,总工程师拍着他的肩膀说,小郑啊你要冷静,要把毛主席的声音顺利地、响亮地传遍全球。
经过提醒,郑万敬立即冷静下来,安心坐在机台旁,操纵着音质音量的旋钮,把声音传播调整到最佳状态,下午3时整的伟大一刻,在他的操纵下,毛主席的声音响彻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毛主席声音响起时他哭了
“太激动了,简直是太激动了,看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拿着帽子向大家摆手致意的时候,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时隔60年,郑万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难抑内心的激动。
1952年毕业后,郑万敬以良好的成绩,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机要总控室工作。1963年,由于工作变动,他回到了家乡许昌市,改行到人民银行许昌中心支行当上了一名经济师。
郑万敬回忆,他1963年从贵州回来的时候,许(昌)禹(州)路那时候都是大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现在已经是高标准的水泥路了。现在许昌市区也越来越漂亮了,高楼大厦林立,到处都是新气象新景象。
现在,因为与广播有段不平凡的经历,所以他对广播事业也特别关注。看到现在广播事业取得的成就,老郑心里真是高兴。“那时候(机器)笨重得很,大得很,一个录放机就几百斤,挪动一下都非常困难。现在的机器精了、巧了,也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