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又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这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灿烂的红色文化。从陕甘宁边区唱到全国、至今仍然传唱不衰的革命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就诞生在庆阳,而原词的作者还是庆阳大字不识的农民。(2009年7月16日《人民政协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竟能创作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人民心中的歌,并能传唱不衰,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创作所经历的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激情为动力,以思想为灵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创作也不例外。报道称,孙万福188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直务农,虽然不识字,但聪慧过人,擅长吟诗编歌,有出口成章的本领。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解放了他的家乡,这个翻身以后的农民,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激发了他的劳动热情和创作热情。1943年,年已花甲的孙万福,当选为劳动英雄,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心情无比激动的孙万福,唱出了这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也唱出了庆阳老区人民对革命和革命领袖的炽热感情。这首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贺敬之对歌词进行了精心修改和艺术润色,周扬在《解放日报》撰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此可见,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前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毛泽东以一个伟大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和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孙万福,作为翻身农民,亲身感受到这种“挖断穷根翻了身,翻了身”的变化,享受着“丰衣足食吃饱饭,吃饱饭”的喜悦,于是,随性所至,脱口而出,唱出了边区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邓小平同志曾满怀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也曾这样称颂毛泽东,“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是世人一直公认的历史事实,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喊。
有句话说得好,“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人,赢得人民的爱戴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能创作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而且能够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传唱不衰,也是天经地义、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今,“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已成为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渐行渐远。但是,《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曲,已超越了时空界限,具有永恒和普遍的精神魅力,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