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伟人足迹觅史
文物藏品多少,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纪念馆质量高低、价值轻重的标准。而藏品是来自持续不断的征集工作,只有征集到足够数量的文物史料,才能举办、充实、更新陈列内容,才能研究、运用,代代相传。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馆的干部便着手对朱德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的实物进行收藏了,并不断的征集有关题词、文献、照片等资料。
1978年以后,仪陇县委多次组织文博工作者先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的参与和指导下,到省内外20多个地区和单位收集有关照片、实物数百件,收集、摘抄、复制文史资料近百万字。
1982年,朱德故居纪念馆建立,文物征集作为单位职能职责,列为本职业务工作而开展,到2002年,藏品千余件,文字史料二百多万字。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仪陇后,朱德故居保护与建设指挥部以满足朱德故居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需要,制定了文物普查、征集方案,分别从文化单位和人武部、公安、法院抽用人员,组成五个组别,分为北线、南线文物普查征集组,省内专线、北京专线文物征集组,部队专线退役兵器运输组开展工作。
2005年7—10月,北线和南线文物普查征集组,沿着朱总生前走过的足迹、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史料调查。他们途径十五省市百多家单位和个人,行程3万多公里。调查到实物、图文资料千余份,拍摄照片数百张,录制了光盘,还征集到一些文献资料。。
2004年,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后,全国各地都在实施和打造红色旅游景区,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难度极大。所以,南、北二线的文物调查征集虽掌握了大量信息,却难以收到实物。面对如此局面,指挥部迅速改变思路,把征集工作重点放在了省内和北京专线组。
朱总生前工作、生活、学习用品,除已被文博、档案、党史等部门收藏外,一部分流散民间,一部分留存家眷和亲属之中。多以家眷和亲属留存的实物,来源真实、沿革清楚,弥为珍贵。
县委书记、县长、指挥长先后亲自带领由纪念馆馆长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组赴京付命。
朱德诞辰120周年之期,家属曾表示要向朱德故居纪念馆和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捐赠一些文物,以示纪念和心愿。但他们担心朱德馆没有设施设备保管、陈列,没有专业人员维护、研究,捐赠多少,需要协商。
家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亲人的情,对亲人的爱无不倾住在件件遗物上,见物思人,又无不寄托在件件遗物上啊!
这些遗物要发挥作用,就需展示。
朱总业绩宣传、精神弘扬更需这些遗物!凭借朱德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宣传、研究传承的专业纪念馆的优势,家人开心了!
释放与家人同样的情,同样的爱。工作组同志与家人话家常、攀亲情、勤家政;面对朱总遗物动真情、细登记、祥询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获得信任,家人放心了!
一件件鲜活的物品,翻开了封尘的历史,讲述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第二号,姓名:朱德”
1945年4月,时年59岁、担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系统地论述了解放区战场的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总结了解放区八年对日作战的成绩和经验。
“七大”之后,各路人民军对日军的反攻迅速发展。8月10、11日,朱德总司令向各解放区部队发布七道反攻命令,各部队立即举行全面大反攻。国共合作,日本侵略军被赶出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