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篇
丹巴是我们重走长征路在甘孜地区的第一站。从小金出发顺小金川河而下56公里,便来到丹巴。这里是大小金川的交汇点,四周山石突兀,县城只有一条主街。丹巴地处两州4县接合部,是北上阿坝、西通拉萨、南达云贵、东进成都的咽喉要道,被誉为甘孜州的东大门。
在丹巴,除了高山峡谷和峰峦重叠,最惹人注目的是美丽的藏族姑娘,她们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丹巴美女,名不虚传。据当地人说,西夏王朝灭亡时,大批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丹巴,在这里衍生后代。
没有抽时间去距县城30公里的巴底乡美人谷,也没有想到去感受丹巴千年古碉,我们来到革什扎河边,藏族老人指着翻腾的河水说:“一个红军将领就是在这里淹死了的。”
这位红军将领名叫余天云,系红四方面军著名猛将,战功赫赫,由于受到张国焘的迫害,悲愤地跳河自尽。在万源保卫战时期,他曾任红四方面军主力军——红三十军军长,当时地位在开国上将许世友之上,后者时任红九军副军长。
红四方面军曾于1935年6月和10月两次来到丹巴,前后留驻时间将近一年。
藏民独立师,这应该是红军长征时期在藏区组建的建制最大的部队,许多丹巴老人现在依然能说出师长的名字。独立师师长马骏是章谷镇白呷衣村人,藏名麻孜阿布,本是一个小头人,红军长征在丹巴后,愿意接受党的领导,配合红军同国民党军作斗争。1935年底,当马骏被任命为独立师师长时,后来的开国将军达州人李中权被任命为政委。独立师在积极配合红军作战、守卫重要交通路口、打击当地反动武装、保卫格勒得沙政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次年6月,马骏在肃反中被错杀,不久独立师宣布解散。
来到三岔河岸的丹巴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献一束鲜花,拜祭英烈,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在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里,英勇捐躯的烈士为了社稷和信仰而轻了家庭和生命。正是有了革命先烈大无畏精神和对生命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居乐业和祖国的繁荣昌盛。
从丹巴经八美镇到达道孚。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灵雀寺与有数千年历史的藏民族建筑艺术——“神仙的居所”道孚民居,在蓝天白云草原的映衬下,生机盎然,自然和谐,这一切都被深深地烙在了心底。而给自已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大草原中那幅巨大的标语——毛主席万岁。标语书写在道孚与炉霍之间的公路两边——高原上的两座山丘上,分别用汉藏文书写。
在来到炉霍县城前,认为不过是一座川西高原深处非常普通的小县城。当深入其中,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到位。
登上炉霍县城北边的寿灵寺,俯瞰炉霍县城新都镇,只见它坐落在高原河谷(雅砻江支流鲜水河)和一个缓缓的山坡上。建筑物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街道马路整洁宽大,整个城区规划十分到位。一位藏族老人激动地说:“现在看到的都是新城,旧城毁于70年代(上世纪)的那场大地震,新城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帮助下建成的。”
炉霍是连接康北各县和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和咽喉,有“康北中心”之称。1936年3月初,红四方军三十军一部在刘伯承等人的率领下进占炉霍;3月下旬,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进驻炉霍。不久,红军总司令朱德率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总供给部、总医院等总部机关陆续开进炉霍。4月,朱德在寿灵寺主持召开了为期一周的炉霍会议,会议迫使张国焘宣布撤消“临时中央”。
甘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刚、鞠主任、刘干事等人热情地接待了万源客人。刘干事介绍:“当李先念等人率领的红三十军一部攻打甘孜时,甘孜寺派人与红军谈判,寺庙要求互不开战,和平相处,红军接受了这一要求,并明确表态决不进占寺庙。至此,红军部队顺利进驻甘孜。”
甘孜县处于雅砻江上游,与青海省交界,是甘孜州北部的经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甘孜系藏语音译,意为洁白美丽。1936年3月31日,红四方面军长征在这里,半个月后,成立了甘孜县博巴政府。6月22日,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便是永载史册的“甘孜会师”。距县城10公里的元苏寺是当年红军会师遗址。
想当年,两支英雄的部队相聚于此,宁静的山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啊!
甘孜县城可能是阿坝、甘孜两州占地面积最大的县城,约五六平方公里,海拔近3500米,据说在明未清初便是中国西部“茶马互市”的大驿站。1936年5月1月,德格、道孚、炉霍、雅江等16个县的代表约700余人云集于此,召开了博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天后,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中央波巴自治政府成立,并一致推举德格为政府主席。
吴刚副部长亲自驾车送我们去参观“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工作人员正在维修纪念馆,本已暂停开放。馆方当听说来意后,很热情的邀请入内参观。
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盘腿而坐的铜像矗立在纪念馆正厅中央。他们胸前挂着哈达,慈眉善目,谈兴正浓。时间定格在1936年7月1日夜,红军总司令与活佛话别:“你给了红军很大的帮助,红军不会忘记你,藏族人民也不会忘记你 。红军走后,希望博巴政府这个藏族人民自己的政权继续发展下去。”临别前,总司令在红缎上奋笔疾书:“红军朋友,藏人领袖。”总司令还将自己的八角红军帽赠送给格达活佛,并说道:“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红军,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四五年,我们一定回来。”
14年后,当年的红军真的回来了!
纪念馆还陈列了许多红军长征在甘孜用过的革命文物、各级波巴政府印章及悼念五世格达活佛的图片和题词。
据了解,红军进入甘孜后,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积极动员寺庙及附近群众支援红军粮食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解了远道而来的红军燃眉之急,因此受到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当红军北上后,五世格达活佛受到国民党及地方势力的迫害,被迫出走西藏拉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怀念红军的诗歌。这些诗歌,五世格达活佛分别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是否表达了汉藏平等、汉藏一家的思想呢?
1954年7月,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五世格达活佛主动请求中央人民政府派他进藏,途经昌都时为分裂主义分子所害。
刘干事动情地说:“五世格达活佛就像那巍峨的雪山,他的崇高形象,将永远活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从甘孜沿着雅砻江峡谷蜿蜒而下,4个多小时便到了新龙。这里曾是川藏的交通要冲,后来由于川藏公路南北两线都没有经过这里,新龙的交通条件反而不及相邻的其它各县,名气反倒变得小了起来。
新龙,原称瞻化或瞻对,人民共和国将它定名为新龙,寓“龙获新生”之意。夏商周时期,属古羌人活动生息的区域,战国到西汉,“白狼国”人在此生活繁衍。汉以后的羌、氐族也活动于此,至隋唐时期被吐蕃所并,如今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民为藏族同胞。
新龙县城如龙镇较小,相当于内地一个小乡场,奔腾咆哮的雅砻江穿城而过,两座大桥连接南北两岸。布鲁曼宾馆可能是县城最大的宾馆。为什么叫布鲁曼呢?布鲁曼,藏族英雄,原名叫波日•工布朗结(1799年—1865年),出身土司家庭,自幼好骑射,喜结穷苦、正直、力大之人为友。因深恶人间的不平等,振臂高呼:“废除乌拉差役,废除门当户对的婚姻,平分土地。”得到了众多农奴及其它受压迫受剥削人民群众的响应。道光、咸丰、同治皇帝曾多次派大军征剿。1865年,清王朝在扑灭太平天国和四川的农民起义后,再次令驻藏大臣和四川总督调集各路兵马对起义军实行川藏会剿,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布鲁曼自焚于波日寨。
荡气回肠的故事增加了自己对新龙县情的认识。而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探寻70多年前的红军足迹。
时间推移到1936年3月下旬,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奉命率部夺取瞻化(即新龙),迎接贺龙红军。4月2日,红三十六团到达城东边山顶,炮轰数枚,炮弹在城边开花,守敌闻风丧胆,拖枪逃命。此次战斗,红军生擒国民党西康宣慰使诺那。6月中旬,红四军与红六军团会师于瞻化县城。当年,这里还发生了格日山和日里西沟等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