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革命老根据地——赣州生产布局的战略部署
2009-07-13 16:51:58
作者:姜建雄、周红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一
    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全面结合赣州历史与现实的实际重视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综合角度研究赣州生产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规律问题,特别是着重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问题。首先弄清并解决此课题才谈得上写好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大文章。
    科学的生产布局是指社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布,即其空间表现形式。就一般意义说,它和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是同义语。就其具体内容来说,生产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其形成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第二,社会生产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在地域上的组合形式;第三,社会生产在地域上的劳动分工和经济联系;第四,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在地域上的组合。这几个方面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各自不同的自然、技术、经济影响因素下,形成为各自不同的生产布局总体,而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对赣州生产布局客观规律的研究,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充分研究、分析赣州市社会生产分布的形成发展条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合理的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实行合理的地区经济联系,建立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形成从全市至各地各具特点、不同水平的生产综合体系,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赣州各地生产条件,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要,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革开放以来,赣州社会生产布局的实践证明:社会生产布局必须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绝不能搞“一刀切”,千篇一律;也不能搞“想当然”,否则,就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赣州生产布局就是要对本地区生产布局条件、特点及其形成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阐明和揭示,为赣州经济发展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论证。这就是从赣州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过程中,从人口分布、增长、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从各地和各部门的经济发展等相互联系中,来探讨生产布局的发展规律。而自然、技术、经济条件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密切结合是其研究探讨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赣州合理分布社会生产力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1.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赣州人民勤劳进取,赣州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但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亦有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如何在赣州按照各地的生产条件和现有基础,充分有效地发挥各地优势,合理分布社会生产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货畅其流”,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工作。
    2.有利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的科学合理分布,可以促进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使生产接近原材料、燃料产地和(便于运往)产品消费地,消除各种不合理运输现象,大量地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力合理分布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说,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
    3.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社会劳动积极性。科学的社会生产力分布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确定必要的、合理的区域劳动分工。生产力的合理分布,必然会促进建立合理的区域劳动分工,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各地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社会劳动积极性。
    4.有利于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密切结合,逐步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别。生产布局,若违反客观规律,进行不合理的分布,必然带来严重失误,以致形成十分严重的不利后果。例如,在宏观范围内生产布局的失误,基本建设投资比例安排不当,就会严重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即使一项相当规模的工程选址不当,也会造成大宗经济的浪费。其次,不合理分布会带来长久不利影响。生产力分布是百年大计,它不同于一般生产技术问题。即使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基地、一个企业的选址不当,一旦建成也无法加以立时改变,或者是在建设过程中,迟迟地不能投产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甚至成为欲“上”不能,欲“下”不得的“虎背工程”,长期地影响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再次是,不合理分布状态会加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把那些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企业建在城市、居民区的上风、上游,使城市、居民区或流域遭受严重污染;农业生产分布违反因地制宜原则,盲目废林开荒,改河垦滩等。一般带来的也是破坏水源,流失水土,恶化气候等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不良后果。这些深刻教训都说明赣州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问题研究。

    二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赣州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是用科学发展观建设新赣州的根本大策。要用科学发展观建设新赣州,就必须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赣州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其中,包括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现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分布状况等。赣州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是:
    1.赣州地理位置条件优越。赣州位于赣江上游,其“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素称“江湖枢键”、“岭峤咽喉”。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水、热条件优越,且配合甚好,实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基础。其处在东南沿海的腹地,东邻福建省三明和龙岩,南接广东省梅州、韶关和河源,西界湖南省郴州,北连本省吉安和抚州。赣州东到厦门,南至广州、深圳,乘飞机只要1个多小时,现已可飞抵全国大中城市。公路交通,从赣州中心城区出发,1小时车程覆盖都市经济区,2小时车程覆盖全市,4小时可抵达南昌、广州、长沙、厦门等周边大城市,6小时可抵达珠三角、闽三角的大中城市及长三角边际城市。还有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铁路交通,联通全国大动脉。水路可由赣江通长江各相联江河港口及出海。赣州有11个县市与闽粤湘接壤,近靠南方特区与港澳及海外东南亚市场,具有显明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赣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和平原岗地也各占有一定的比重。赣州面积39379.64平方公里。按地貌形态区分,丘陵占61%,山地占22%,平原岗地占17%。在赣州总面积中,耕地面积不足9%,山林面积占77.3%,水域面积占4.83%,公路房屋建筑面积占8.87%,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20世纪50年代初赣州人均耕地1.8亩;90年代初是0.75亩;2004年起人均耕地只有0.45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5亩的30%,不足世界平均水平3.57亩的13%;而且大部分耕地是梯田,分布在坡地上。因而,从赣州国土资源出发,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十分注意农、林、牧、渔业等的综合开发和发展,且因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异,自然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呈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各地自然条件亦有差异,生产发展条件也各不尽相同,必须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赣州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赣州各种资源比较齐全,种类比较多,就一个地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500种,农作物2000种,乔、灌树种1800种;农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4.4%,活立木蓄积量8015.18万立方米,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十八林区之一及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原还是全国八大蔗糖生产基地之一;现拥有一批国家命名的名优特产品,即拥有“世界脐橙主产区”、“板鸭之乡”、“灰鹅之乡”、“白莲之乡”、“甜柚之乡”、“草菇之乡”、“毛竹之乡”、“蜜梨之乡”、“米粉之乡”、“瑞香之乡”、“肉兔之乡”等多项美誉。赣州矿藏资源丰赡,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盛名。赣州现已找到有106种矿产(全国162种,江西15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75种(全国148种,江西89种)。钨、锡、稀土、萤石矿等矿产储量位居全省之首。钨、稀有、放射性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又是全国稀有矿产资源的重要基地,还是全国氟盐化工基地。赣州大小矿产地有1300多处,矿产储量总值达4000多亿元。赣州俨然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资源矿产大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人均6373立方米,高于全国水平,水能理论蕴藏量216.2万千瓦,占全省31.7%。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相继开发旅游、养鱼、育秧、养殖、洗涤等。这都是赣州经济建设可望有较快较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当然,其他能源资源缺乏又是其不利条件。
    4.赣州是客家摇篮,也是客家人口最多,客家人聚居最大的地区。2007年末,赣州市总人口877.04万人,客家人833万多,占95%以上。作为世界瞩目的汉族优秀民系之一的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的传统特点和风俗习惯,客家精神及其优秀传统是大力发展赣州经济的积极有利因素。历史上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共同开发了赣州,无疑也将共同建设赣州,使赣州经济繁荣而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5.赣州生产布局面貌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总的特点基本上是,在历史上,它是从北向南、由中部辐射地发展演变,也就是从赣江流域向贡江、章江、桃江流域推进,这和赣州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生产发展和地域开发相一致。古近代,由于交通的缘故,生产分布畸形地偏集于沿江盆地平川地区,广大边缘山区则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生产布局以中部沿江盆地平川地区为基础,在充分发挥中部地区作用的同时,加强了山区的开发和建设,使社会生产力布局逐步向东部、北部、西部推进,往南部展开,生产布局面貌出现了合理化、均衡化的发展趋势。
    6.赣州是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地区。据历史记载,赣州开发已有3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据考古表明,境内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至少5000年前赣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但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特别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统治,弄得国贫民穷,赣州亦是十分贫穷,尤自京广线建成取代了大运河——长江——赣江——梅关——两广(——海外)之南北交通要道之后,赣州经济更是大为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尽管经过建国半个多世纪来的大力建设和注意合理布局,至今赣州全市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仍显示出较大的不平衡性。这正是今后建设的基础和必须逐步加以改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7.赣州是革命老根据地,经济上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赣州是块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大批元帅、将军,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统治,改变国贫民穷的社会状况,在这里领导勤劳勇敢的苏区人民和英勇的工农红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开辟和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照千秋的优秀的革命传统。当今作为经济上欠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的赣州,应发扬老区的光荣革命传统,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抓住改革与发展、开放与开发的机遇,在“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中崛起,实现全市经济飞跃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

    三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革命老根据地赣州生产力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根据赣州市情,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做法,赣州科学生产布局首先必须遵循“综合平衡”和谐发展这一总原则。
    搞好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布局的“综合平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其一,作为经济工作的方针来说,综合平衡就是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瞻前顾后,合理布局;其二,作为计划工作的方法来说,就是根据上述方针原则,借助一系列平衡核算的工具,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和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恰当安排社会劳动(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分配比例,以满足社会生产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各种需要。遵循“综合平衡”和谐发展,一句话是可避免“短板”问题。赣州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地区,如果不注意全市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布局的综合平衡,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或本末倒置,则势必违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有利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不能达到重点带动一般,纲举目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在赣州生产布局中,具体贯彻“综合平衡”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重点建设项目布局与各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在确定重点项目布局时,既要考虑到全局和部门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地的可能和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过去,有些选厂布点,只考虑建设条件、投资效益、生产运营上的有利方面,只对当地提出要地、要水、要人、要供应的各项要求,而忽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援和带动,及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因而往往造成和地方上的矛盾,结果不论在建设过程中还是投产以后都带来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地方也必须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并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发展当地经济。例如;首先为重点项目搞好基础设施;其次,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发展协作配套的工业和服务性工业;再就是是搞好农业建设,使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条条”和“块块”有机地结合起来。
    2.正确利用资源,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发展地方工业和农业,避免盲目布点上项目。多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说要大办钢铁,就不顾资源、能源、交通、技术设备等实际问题,搞“遍地开花”,结果劳民伤财;说开发山林、木材致富,就一窝蜂上,盲目采伐和光伐不种,乱砍滥伐,致使交通沿线森林资源耗尽而枯竭,造成巨大破坏;说兴修水利办电站,就不考虑洪涝和水运航道,到处拦河筑坝,后来又不得不炸坝;说稀土、煤炭热,就处处布点采矿建厂,以致巨额投资付之东流且加剧水土流失;等等。如此耗资千百万,钢厂不能出钢,电站不能发电,罐头厂不能形成生产力,煤矿大投入小产出,稀土矿厂不能生产之类,“交学费”之说是无法将巨大经济损失弥补的。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履红色足迹,扬沂蒙精神——记浙江传媒学院走进孟良崮暑期社会实践(组图)
·下一篇:特稿:朱德、刘亚楼后代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