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横空出世——毛泽东的青春岁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者赵遵生有一段十分感人的经历。上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青年,赵遵生就萌发了写青年毛泽东的冲动。当时他曾两度到韶山、长沙、衡阳、浏阳、安源等地采访,辗转千里,历时3月有余,寻觅青年毛泽东的足迹,走访与毛泽东交往过或对历史事件知情的数十位毛泽东同时代的各式人物,收集了极为丰富、鲜活的材料。此后,他还广泛地查阅了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档案,以及当年的报刊资料,阅读了许多毛泽东传记。在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后,他才精心构思,敷衍成篇。可以说,作者为写青年毛泽东,倾注了热情,熔铸了汗水,花费了多年的心血,是经过深厚积淀的精心之作。
作品以20世纪一二十年代湖南一师的三位人杰,即著名教师杨昌济的三位高足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主角,一大批毛泽东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新民学会会员为配角,翔实客观地描写了他们历经武昌起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黎元洪下野、段祺瑞黩武、张敬尧祸湘等种种历史风云;展现了他们同怀忧国忧民之心,共建进步组织新民学会,齐心求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道路;揭示了他们在世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各自作出的历史选择,即毛泽东和蔡和森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组织共产党,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而萧子升接受无政府主义,主张“温和革命”,用教育作工具。毛泽东、蔡和森最后同萧子升分道扬镳。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由于秉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作者对历史背景和毛泽东的生平都把握得较好。特别是本书的许多生动细节和感人语言,都来自作者访问过的老人,这是极为可贵和极有价值的。这也为撰写毛泽东传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本书作为纪实文学,诚如作者所说,“在‘纪实’大环境、大情节、基本人物与事件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个别人物与细节作了适当的‘文学’加工”。这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法,也是读者可以理解的。
《横空出世》在情节结构及人物设置上颇有新意,大量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既增添了作品的历史感,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主人公青年毛泽东有“如许有险、有趣,出情、出奇的故事”;加上书中描写了诸如蔡和森、徐特立、何叔衡、张昆弟、陈昌、向警予、蔡畅、杨开慧等中共党史上一批著名人物,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传奇色彩,从而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塑造青年毛泽东形象方面,随着情节的发展,毛泽东那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远大志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勃勃朝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本书诉诸读者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路人,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全书的结束语则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