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给儿子儿媳的题词
朱德送给儿子、儿媳的结婚礼物——一本毛泽东选集
朱德、康克清和儿子朱琦在一起
这是一本普通的《毛泽东选集》,硬壳布面封皮,边已发毛,内页的扉页上有朱琦的印盖。它是1948年朱德、康克清夫妇送给儿子朱琦、儿媳赵力平的结婚礼物。
朱德一生有过几次婚姻,但就朱琦这么一个儿子。1916年朱琦降生时,朱德发现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遂为之取乳名“保柱”。朱琦出世后不久,生母肖菊芳就因病去世,朱德又忙于军务,常年奔波在外,朱琦一直随养母陈玉珍生活在四川泸州。刚长大成人,就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朱德在繁忙军务之余,常会勾起对离散多年子女的思念之情。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的1937年8月,朱德到南京开会,从当时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辕主任龙云那里得知朱琦在他的部队里,就曾向在四川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吐露过。周恩来颇能体味老总这番情愫,亲自布置人员依线索寻找,并将朱琦送往延安。据说当朱琦被带到朱德身边时,朱德不由自主地扳过他的头,在右耳际处轻轻摸索,当触到胎生的“拴马柱”时,便抑制不住激动喃喃道:“没错,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
此后,朱琦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参加革命并入了党。1943年由于伤病,朱琦从前方回延安,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在这里,他和后来相濡以沫的赵力平相遇了。为他们牵线的,是赵力平的领导、抗大七分校校长彭绍辉将军。1946年3月,朱琦、赵力平的爱情进入了瓜熟蒂落的时节,喜欢当红娘成人好事的贺龙,为他们主持了婚礼。此时的朱德、康克清还在延安。
经过了晋绥、晋察冀的辗转,朱琦夫妇到达河北,和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委聚合。但新媳妇还未来得及同公公婆婆见上一面,她就和朱琦加入了由邓颖超当团长、黄华当副团长的土改工作团,赴河北阜平县搞土改。1948年8月,直到阜平的土改结束,两夫妇来到西柏坡,才第一次与公公婆婆见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