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毛泽东、周恩来伟人之后今安在
2009-06-01 16:56:4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余 玮 吴志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由于职务的原因,我们得以有机会走近开国元勋的后代。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静静地倾听他们诉说有关先辈的点点滴滴。

  毛新宇:对爷爷印象模糊但感情深厚

  毛新宇的身材相貌颇似爷爷毛泽东,身材魁梧,长相敦厚,言谈中时常透出几分睿智。谈及自己最爱戴和最崇拜的爷爷以及自己所处的红色家族时,毛新宇滔滔不绝。

  “爷爷是我的‘上帝’,我崇尚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等英雄人物,但我最崇拜的是我爷爷。”谈起自己的爷爷,毛新宇总是流露出一种虔诚和敬仰。当人家像称呼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习惯直呼毛泽东的名字时,他却虔诚地敬称“我爷爷”或“毛主席”,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豪感。

  毛新宇虽然和自己的爷爷毛泽东同在中国大地上生活了6年零8个月,然而祖孙俩连见面的机会也不多,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合影照片也没留下。虽说爷爷去世时他年龄尚小,跟爷爷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很有限,且跟爷爷接触的印象比较模糊,但爷爷对毛新宇的影响却最大。

  他与爷爷毛泽东一样,酷爱历史。他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1995年到中央党校理论研究部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博士毕业于军事科学院。“从上大学到读博士,我都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只不过方向有所不同。我受老人家的影响,很喜欢历史。我爷爷对历史的许多看法,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毛新宇为研究“毛泽东”,曾“触电”过。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和北京东方红太阳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艺术散文片《江山如此多娇——毛新宇走访散记》,2001年4月底在江西井冈山开机,9月初完成,国庆期间播出。“触电”的毛新宇后来逐渐适应了昼夜连轴、风里来雨里去的拍片生活。对中共党史非常熟悉的毛新宇还能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他这样评价爷爷毛泽东:“从我的内心来说,对爷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对他老人家十分的崇拜,十分希望他老人家还活在我们身边。从学者的研究角度来看,爷爷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十分完美的人,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个人品质来说,他的品德十分的高尚,同时他也是一位慈父;从知识结构和才能来讲,他有十分渊博的知识,在政治、军事、哲学、经济甚至教育等领域方方面面,都堪称一代大家;在艺术领域,他的诗词和书法,是现代的一般中国人所无法比肩的;他的个人兴趣,也十分的高雅,他有超乎于常人的坚强的意志,他有海一般宽阔的伟大的胸怀。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个人品德,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象征。”

  作为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研究自己的爷爷是否有个人感情上的偏见呢?毛新宇说:“历史与感情是不可分的,没有无感情的历史,也没有无历史的感情。从个人感情上和血缘关系上说,我对爷爷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爷爷是一位历史巨人,他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所以,又要求我以理智的态度来研究我的爷爷。”

  周秉德:伯父的音容笑貌铭刻在记忆深处

  周恩来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大弟周恩溥,四十年代去世,生有一子,小弟周恩寿生有三男三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便是周恩来总理胞弟周恩寿的长女。她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曾跟随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

  谈起在中南海度过的难忘岁月,谈起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与教诲,周秉德女士显得非常激动和忘情,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然回到了西花厅的岁月。

  1950年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热火朝天,周秉德所在班好几位十五六岁的同学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周秉德揣着羡慕的劲头,也在报名处拼命地挤。可是因为年龄太小,报不上名。

  周恩来知道后,不由哈哈大笑:“一个小孩,人家怎么会要你?”见周秉德一脸的不高兴,噘着小嘴巴,周恩来又过来安慰她:“当然愿望是好的,可要立足实际啊!你年纪还小,好好学习,今后报效祖国的机会有的是!再说,留在后方,也可搞宣传发动工作。”本来鼻尖发酸的周秉德,听到这里便茅塞顿开,后方的她的确可以为抗美援朝出一份力。于是,周秉德积极参加学校的业余剧团,在校内、农村和社会上,多次开展抗美援朝的节目演出活动。

  1952年,周秉德面临初中毕业。就她的成绩而言,读高中、考大学或跟潮流留苏,应该不成问题。偏偏在这时,上映了一部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片中主人公瓦尔瓦娜置身乡村,为小学教育呕心沥血的情节深深打动了她。于是,“当教师”的梦想便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底。

  周六,周秉德照例回西花厅。餐桌上,周秉德禁不住把自己择业的小秘密告诉了伯父、伯母。“好啊,女孩子选择做教师挺不错的,何况国家现在正需要大批的教师去培养参与祖国建设的人才,当教师很有意义。当年我16岁,一毕业也是当教师的。当教师,我支持你。”邓颖超一听周秉德“宣布”的“决定”,马上做出欣慰的反应。说到这,又转过头向正在举筷吃饭的周恩来说:“秉德不准备考高中,打算报名上师范学校,你怎么不吭一声,表个态?”

  周恩来放下筷子,缓缓地说:“这事应该让她独立思考。有你一人说就够了,我讲多了对她成长不好,压力大了。万一有一天她犹豫、后悔,都没办法。况且,她还应听听她爸爸妈妈的意见。”

  这一年,周秉德梦想成真,被保送进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周秉德如愿分配到北京东郊区(现朝阳区)第三中心小学,被指派到四年级做班主任,教语文和算术,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周秉德说:“我从小在伯父身边长大,他离开我整整33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我觉得他那双眼睛依然在注视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伯父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无论你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朱敏:我是元帅爹爹的平民女儿

  走进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一幢普通的住宅楼内,我们很轻松地找到了朱德同志女儿朱敏的家。一进门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朱德半身塑像。塑像两旁还摆放了些绿叶盆景,刹时让人感受到几分有别于平常人家的肃穆庄重。

  “不管干什么,都要安心自己的工作,干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搞好。”多年后,每当想起爹爹生前常说的这些话,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朱敏似乎觉得工作干劲更足。“就在他去世前,还对亲人说‘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要工作,要革命’”。在一篇怀念爹爹的文章中,朱敏如此写道:“父亲的这些教诲,是留给我们子女后代的无价之宝。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65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组织部分师生去农村搞“四清”运动。听说学校下乡的地点是爹爹抗战期间曾经战斗过的山西晋东南地区,朱敏积极报名参加。但出于对她身体情况的考虑,系里没有批准她参加。朱敏为此特别不服气,于是搬来爹爹当“说客”,这样学校领导终于答应让她下乡了。

  临行时,朱德对女儿说,这是一次和工农相结合的好机会,你在外国呆了很长时间,对中国农村还不了解,应该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接受锻炼。朱敏到达晋东南后,按照父亲的嘱托看望当年的老乡,还看望了留在当地的老八路。乡亲们一听说朱德的女儿来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把朱敏接到家里居住,向她讲了好多当年的故事。乡亲们那种对八路军、对父亲的真挚感情,令朱敏十分感动。

  当时,朱敏身患严重的高血压症,还曾晕倒过。谁料,到了农村后,高血压症没有伤到朱敏,一场意想不到的疾病却突然而至。开始时,朱敏常觉得右眼发胀发花,还以为是睡眠少,眼睛疲劳造成的,就自己点眼药水,没把它放在心上。半年后的一天,朱敏突然发现右眼什么也看不见了,而且肿胀也十分厉害。工作组的同志连夜将她送到县医院,但医院无法确诊,估计是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出血。于是,朱敏回到了北京,可是由于视网膜出血时间长,已经引起血肿,一时难以治愈。医生先用保守疗法治疗,希望保住这只眼睛。偏偏在这时,“文革”开始了,专家们全被打倒。朱敏失去了他们的精心治疗,眼睛随之失去了最后复明的希望。一场手术之后,朱敏从麻醉药失效后醒来,那只黝黑的右眼便永远从脸上消失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巴东县金果坪打造红色旅游大镇
·下一篇:特稿:朱德、刘亚楼后代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范兴运:以史为鉴向左转
·毛泽东的四大读书方法
·春江潮水连海平——参加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活动有感(图)
·范兴运、海平:春江潮水连海平——参加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活动有感(图)
·特稿:春江潮水连海平——参加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活动有感(图)
·特稿:文怀沙《毛泽东诗词吟赏》在京举行(组图)
·红笔杆:文怀沙《毛泽东诗词吟赏》在京举行(组图)
·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四渡赤水纪念馆全馆干部职工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
·芷江县档案馆发现毛泽东湖南一师“原始毕业档案”(图)
·重温毛泽东“本领恐慌”论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