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时候,没想到在墓园里意外碰上了南京的许秋女士,她正在为父亲许健的烈士墓长年没人管理“讨说法”,记者看到,办公楼旁边的墓地分成两部分,呈现出强烈对比,一边是交了钱的私人墓地,整洁漂亮;毗邻的是原先葬在这里的革命烈士墓,却像一堆乱坟岗,墓碑东倒西歪,显然很长时间无人打理。
“也许我们对烈士越来越淡漠了。”李英强伤感地说,他表示,爷爷的骨灰究竟安葬何处,他还要考虑。
省政协委员:公墓能否辟出烈士区?
对于李英强祖父烈士墓被平一事,昨天,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旭东直言这项工作有关部门是有问题的,“这些散葬在望江矶的烈士墓是有名有姓的,并不是无名烈士墓,仅在当地媒体上登个迁坟公告是不对的,你想,当年大军南下,抛头颅、洒热血的有几个是南京本地人……起码应该尽到电话告知的义务,即使一时找不着也应该努力去找、去联系他们的后人。”
汪旭东认为,城市建设固然重要,但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烈士墓也同样重要,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为了城市建设,让这些烈士换个“家”并不是不可以,但必须与烈士亲属协商,这是对烈士的尊重,“烈士们是为国家事业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谁都不能忘记。”
“烈士家人可以祭拜,公民可以瞻仰,”汪旭东觉得李英强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应该给予满足,他建议,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每个城市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烈士,南京也不例外,这些烈士怎么安葬,“可不可以在每个公墓预先辟出一块烈士陵园区,给烈士们一个安静的家,让市民在祭拜自己先人的同时,也可去祭扫一下烈士之墓。”
汪旭东称,对烈士墓的尊重即是对为“大国”而牺牲“小我”这种精神价值的尊重,“你说,连烈士这种楷模都不去尊重,我们还想要树立什么样的精神价值观呢?”
李镇中烈士
1907年10月,诞生于山东安丘白芬公社白芬子村。1928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在胶南市担任小学校长。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入党,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回到老家组织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期,打入李先洲的部队,任炮兵连连长。莱芜战役中,李先洲部队全部被歼,李镇中“被俘”,华东野战军秘密派他前往山东济南,在当地一所中学当教员,半年后,任朝阳街保长。地下党出钱让他办了个豆腐坊,妻子以做豆腐为名,替他打掩护。
1948年,李镇中跟随曾定石,参与策反吴化文起义,为济南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李镇中才得以光明正大地恢复身份。又先后任上海交际处处长、南京市秘书长等职务。1952年,因病在南京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