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让进京“赶考”精神永放光芒——纪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04-25 12:17:34
作者:王聚英、尤秀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中红网2009年4月25日电(王聚英、尤秀斌)200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今年,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北京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中国大地上,西柏坡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60年前,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在西柏坡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新纪元。60年的岁月流逝未能磨损西柏坡精神光彩,我党“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政为民的理念日益升华。发扬“进京赶考”精神,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6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树立进京“赶考”自强不息的忧患执政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形成了“进京赶考”精神
    1949年春天,全国胜利在即,中央机关就要进北京城了,毛泽东想起了李自成的历史教训。在考虑进城问题时,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久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8-1439页)
    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全党一致拥护,被作为六条重要规定。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进京赶考”精神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我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和理想不懈的努力,始终如一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呢?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到西柏坡到进京赶考是为了这个目标和理想,体现了这种精神。谁要是违背了进京赶考的精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化为己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搞贪污腐败,谁就会得到刘青山、张子善的结果。
    进京赶考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继续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一种历史精神,又是一种时代精神,本身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进京赶考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必须大力弘扬“进京赶考”精神。
    二、“进京赶考” 精神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
    从西柏坡进京,执政问题摆在党的面前。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的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强调执政党建设,不以功臣自居。60年来,我党 “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政为民的理念日益升华。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坚持“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必须始终做到勤政廉洁、克己奉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其自身的形象也代表和反映了党的形象。试想一个不能勤政廉洁、克己奉公的党,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呢?又怎么能实现政权的长远永固呢?因此,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民心,使人民的生活日益安康,那么党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遵循执政规律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能力,党的十七大上再次强调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民生为本,就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党十七大报告就是"进京赶考"的优秀成绩单。
    三、“进京赶考” 精神使我们永远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执政意识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直伴随着新生政权。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把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首位,他第一站以赶考之心重返西柏坡,重温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对全党的警示,也是对人民的承诺。这也体现了中共最高领导在彰显执政的合法性,并在盛世喧嚣中的忧患意识:贫富差距、官员贪腐、生态恶化、信仰缺失等,都是全党全国不能回避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只有居安思危、埋头苦干,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忧患执政意识的体现。
    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我党对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总结,是对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刻认识。只有做到了“两个务必”,才能做到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正如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进京赶考” 精神是艰苦奋斗、执政治国的创业自律精神体现。从“两个务必”,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再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人民监督,廉洁奉公,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自强不息地把握命运,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改革开放强国富民,艰苦奋斗成就伟业,这是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对西柏坡精神传承发展和创新。是我党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治国理念的新思维。
    四、“进京赶考” 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较长历史过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新世纪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是党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离别西柏坡提出的“进京赶考”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如果我们党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忽视了自身建设的加强,脱离了群众,“考试”就会不及格,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西柏坡梦圆——通往山村红都道路的变迁
·下一篇:特稿:朱德、刘亚楼后代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