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雷锋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虽然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法重现,但依然有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芜湖赭山街道关工委的张龙云就是当年芜湖市“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的讲解员,事隔多年,她仍清晰记得当年的学雷锋盛况,并且身体力行地传播雷锋精神 。
有幸当上讲解员
1940年出生的张龙云,早年在芜湖纺织厂工作。张龙云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1959年就已入党,虽然没有正规上过学,但她坚持读小学夜校、职工学校等,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都较高。
张龙云回忆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芜湖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备“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很多年轻人于当年7月份从不同的岗位被抽调到展览会来。自己也有幸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员,担任第三馆讲解员工作。
“当年的场馆就在原来的芜湖市工人文化宫里,一共有4个馆,每个场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雷锋事迹,我讲解的第三馆是讲雷锋‘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张龙云说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这句话也影响了自己一辈子。
人人争着当雷锋
与张龙云一起进入场馆的讲解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自政府、部队、学校、工厂等各行各业。虽然展出时间是当年的8月———9月底,但张龙云提早进入场馆,进行制作展板、练习普通话、背讲解词等前期筹备工作。一个场馆有很多展板,来展出雷锋事迹和雷锋日记,为了不出差错,张龙云每天连睡在床上都在默背讲解词。
开馆当天,前来参观的市民非常多。“整个场馆里挤满了人,每隔20分钟就进一批人,我们就不停地讲解,没有扩音器,嗓子都哑了。为了不影响讲解,大家都随身带着胖大海,趁着换人的间隙喝上一口。”张龙云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馆,下午5点闭馆,中间根本没有时间休息,逢上休息日人就更多。不过,场馆内虽然人挤人,但秩序非常好,讲解员根本不用费心思讲组织纪律问题。雷锋事迹在社会上掀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人都争当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美好记忆藏心间
轰轰烈烈的“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结束后,张龙云仔细地珍藏了当年所有的照片和讲解词。近半个世纪后,张龙云翻出了她视为珍宝的照片和讲解词。在一张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照上,记者看到一张张青春、热忱的面孔,所有讲解员胸前配着“讲解员”标识,背后是挂着巨幅雷锋画像的芜湖工人文化宫。
除了照片,张龙云还完整地保存着讲解词,上面有很多雷锋事迹和雷锋日记。
“雷锋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希望雷锋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别丢了。”张龙云说。在一篇日记中,她写道:“我已走过人生68个年头,退休也有12年了,雷锋精神伴着我从青年到中年,又从中年到老年,永存在我心中。我希望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把现在的志愿者行动当成是雷锋精神的延续……”
□ 快评 学雷锋未必需要家产万贯
“假如我有多余的房子,也会提供给吴立洪老人住。”“假如我手头宽裕,肯定会每年捐助几个西部失学儿童。”我们周围,这样的话语不难听到。有一些人,总喜欢轻描淡写地说:“假如我有……我也会这么做……”
帮助他人,不需要你家财万贯,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需要多说。各类媒体上,我们看到了太多拾荒老汉捐出一生积蓄、贫穷老太抚养被人遗弃的孤儿等等类似的报道,这些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正式工作,甚至没有健康的体魄,但他们有一颗闪亮的爱心。这种人性的光芒常常会刺痛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帮助他人,可以只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下班回家时,帮小区门口遇到的老太太拎一下购物袋,周末休息时将楼道的卫生打扫一下,闲暇时去孤儿院看看孩子,一年选择一个时间走上街头的献血车……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却会轻易地温暖别人的心灵,同时也会使自己的生活多一份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