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卢丽刚(1965— ),男,江西余江人,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硕导、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70余篇,在《求实》杂志内参、《中国社会科学内刊》等处发表调研报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版《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专著3部。现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06BKS035)。
萍乡是一方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发祥地之一。萍乡人民在历史上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萍乡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市,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总平巷、谈判大楼、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全国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4以上处,具体参见下表。
近年来,萍乡正在将这些资源及时进行合理的挖掘、整理、整合、开发和包装,推动萍乡旅游产业乃至整个萍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萍乡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九大亮点
亮点一:萍乡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是中国产业工人最早的党支部和工人俱乐部的诞生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安源地区的工作由中国湘区委员会(此后先后易名为中共湖南区委、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从此,安源工人运动由自发逐步走向自觉。
党的许多著名活动家和重要干部,如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朱德、彭德怀、陈毅、李富春、毛泽民、黄公略、肖劲光等,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秋冬,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两次前往安源,考察工人生产和生活状况,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工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此后,中共湘区委员会先后派李立三、蒋先云等同志到安源,创办了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1921年冬,首先由八名团员组成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22年2月,安源路矿工人党支部成立,由李立三任书记,这是煤矿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5月1日,成立工人俱乐部,李立三同志为俱乐部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俱乐部成立不久,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工人纠察队。从此,安源路矿工人基本上形成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产业工人革命大军,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中国革命舞台,成为中国工人运动中一支实力雄厚的力量,对全国工人运动有着重大影响。安源工人俱乐部还同粤汉铁路工人联合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并发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和汉冶萍总工会,又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最后,铁路工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而大大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在"二七"惨案后的全国工运低潮期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巍然独存",是当时除广东以外全国唯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
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最早的支部,形成了人树众多、组织严密、战斗力强而著称于全国的革命工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产生了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兴办了全国最早的地方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1922年9月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中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