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纪念馆、铜像,这一红色旅游的惯常模式,被旅游业界人士称为难以突破的“老三篇”。而在湖北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红绿结合”“两条腿走路”等创新红色旅游的形式,却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近距离体验到红色经典的魅力。(12月13日新华网)
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物质财富,在给人们带来传统教育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严肃,也同时需要活泼,不仅需要接受红色教育,也需要绿色来放松心情,红色添加绿彩更为丰富多彩,更宜满足不同层次人士的需求。
以往红色景点主要是以看为主,看故居,看文物,看投影,当然这些是主题,但是光看不行,显得有点枯燥,久而久之将产生疲劳。有不少人参加过红色旅游,第一次看时非常的感动,纷纷表示不枉此行,但是多看了几次,觉得大同小异,有的不用再看,就知道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由此,红色旅游的景点不能总是“老三篇”,还得开新篇。
要使“红”更有吸引力,更能“红”得长久,还得加点“添加剂”,用“绿叶” 相扶,用当地民俗节目来衬垫,不仅要看,还得要玩,不仅要“红”,还得要“绿”, 把休闲、观光和度假融于其中,红才显得鲜艳。红色、绿色、娱乐、历史文化旅游交叉相连,寓教于乐之中,才适合时代的发展。
红色旅游点不少地处偏僻的山区,开拓红色旅游资源无疑是拓宽一大财路,要把红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人气。人气足,就能推动强有力的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就高,而人气靠得是特色来凝聚,特色越“特”,吸引力就越大,慕名而来的来就越多。特色本身是一种无法竞争的产业,要突出特色,就得多动脑子,多想办法,“走出去,请进来”,更新观念,与众不同。
红色旅游“老三篇”不能丢,而是要使其更红,更鲜艳,这就需围绕“红”字做文章,做到传统教育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使红色旅游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公众,做到红色文化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