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教授近影
中红网上海2009年11月27日电
李文海教授2009年11月在《话说中国》发布会上的发言,如文如下:
《话说中国》民国卷的出版,是一件值得高兴、值得祝贺的事。从内容来说,这部书正好回答了新中国是在什么基础上,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怎样的悲壮惨痛的代价,才诞生的。这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史。这部书的成功,是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
编辑、出版像《话说中国》这样一个主题、一种内容、一种体裁和形式的书,我一直很感兴趣,也很期待,很赞成。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60年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巨大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甚至可以说是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历史知识的传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分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历史学又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史学研究成果常常局限在史学工作者这个比较狭小的圈子 里,仅仅成为学者之间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场所。而与群众很少发生关系。广大群众经常接触并广泛接受的,则往往是“戏说”一类的东西,这同真实的历史相去 甚远。
一个负责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向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教育,它的重大意义,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谈。
从正面说,可以吸取历史智慧,像周恩来总理所说: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丧失了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像江泽民同志所说:“一个 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可以通过历史借鉴,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像胡锦涛同志所说,掌握三大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反面说,历史搞混乱 了,人的思想也就乱了,就会破坏政治稳定,甚至造成政治动乱。就像本书一个标题所说:“灭国先灭史,史不灭国不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过去也有人致力于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吴晗同志主编的那一套“历史小丛书”。但总体来说,很多并不成功。许多历史通俗读物,实际是教材或学术著作的“压缩饼干”,事实证明,这样做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和欢迎。
我以为,《话说中国》的最大的一个贡献,是开拓了、找到了把历史同群众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一座桥梁、一条道路。
我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必须遵循几个原则,我把它归纳成四个“性”。我以为,《话说中国》之所以成功,同比较好地体现了这四个“性”有很大关系。
一是真实性。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揭示历史的真相,才能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作用。有的同志有一个误解,认为你既然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教育功能,那你就会 歪曲了历史。其实,历史的教育作用,就存在于、蕴含于客观历史的本身。拿晚清、民国这一段历史来说。江泽民同志说,这一段历史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两个方 面,一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一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不管是哪个方面,只要你实事求是地、有根有据地、生动活泼地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讲清楚,就自然会起到深 刻的教育作用。相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奇谈怪论,多半都是靠以偏概全、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舍本逐末或者如列宁所说“连儿戏也不如”的举例游戏,作出远 离客观实际的历史判断。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史学作品,真实是第一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