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川陕甘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于9月1-9日在邓小平家乡--四川省广安市举办了川陕甘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全国红办、四川省红办及广安市委、政府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通过承办单位和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期培训历时9天,参加培训的学员分别来自四川、甘肃、陕西、安徽、湖南等5个省的60个市县所在地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共101名。培训班采取专家授课、专题研究、经验交流、座谈讨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了8位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培训结束前,每位学员都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上交了一份学习心得;每位学员都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圆满完成学业,获得结业证书;整个培训工作组织有序,没有任何违纪违规和安全事故发生。此次培训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全国红办、四川省旅游局、广安市委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全国红办常务副主任罗迪辉,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周久才,四川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张令祥,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市委副书记、市长侯晓春都亲自出席,四川省红办、广安市委、政府分管旅游领导全程指挥,为培训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四川省广安市旅游局接到承办培训班的任务后,按照“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原则,及时向四川省旅游局和广安市委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对相关单位和区市县进行责任分解,做到环环相扣、责任到人。从方案制作到方案实施,从接站报到到结束返程,从授课培训到现场考察,时时处处都做到了有条不紊、安全有序。特别是教师和学员的接送和接待,做到了24小时跟踪服务,累计出动大小车辆260余台次,参与接待的人员达600余人次。
(三)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本期培训班,全国红办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讲课,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宏观上的理论分析,又有微观上的具体指导;既有具体事例的剖析,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座谈研讨;既有丰富的文字资料,又有形象生动的电视剧剪辑镜头、flash动漫运用。此次培训共安排8位教师授课、7个现场参观考察项目、6次课余活动、4次交流座谈。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缅怀小平游广安”主题旅游活动,让学员感受直观、情景交融、受益匪浅。
(四)培训学员兴趣浓厚。参训学员由各省红办层层推荐,大局意识较强,整体素质较高。在短暂的培训期间,广大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非常高,除在规定的培训计划里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以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组织小型座谈会,相互交流学习,有的学员还经常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复习白天专家的讲课内容,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觉学习的精神。
(五)培训对象面向基层。此次培训既有政府官员又有景区管理人员,其中旅游工作一线的从业人员占相当比例;既有大中城市的管理干部,也有县城、乡镇的基层工作者,其中一般干部和科级干部占80%以上;既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又有旅游战线上的新战友,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0%。
(六)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此次培训内容涉及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地震灾后促进旅游恢复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及措施,红色旅游营销与策划,红色旅游品牌开发与打造,奥运后旅游经济的走势,红色旅游项目的包装等8个专题,这些专题紧紧围绕地震和奥运后的新形势而展开研讨。对今后全国尤其是川陕甘红色旅游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不少学员评价,课程和内容的安排,打到了“点子上”、讲到了“心坎里”。由于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