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7时18分,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于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里,今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预计于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魏平介绍,魏巍在去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去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的身体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到那一刻他很从容、坦然。”
在魏平眼里,父亲一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是个坚强的战士”。魏平说:“他用他的行动教育我们子女,无论身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都要热爱国家,心系人民。”据魏巍女婿李新志介绍,病榻上的魏巍一直笔耕不辍,病情稳定时就写日记、写杂文,“这些文章尚未发表过,准备事后把它们整理出版。”
李新志介绍,魏巍最后留下的遗著是今年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新语丝》和《四行日记》。《新语丝》收录了魏巍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为毛泽东诞辰百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话说毛泽东》亦收录其中。《四行日记》是魏巍1952年赴朝鲜战地深入采访、1965年奉周总理之命与巴金共赴越南战地采访、两次重走长征路、深入石油一线了解工人生活而写下的作品结集。据了解,病中的魏巍对这两部作品很满意。魏巍生前出版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但如今这些作品在书市上难觅踪影,魏平有将它们重版的打算。据京华时报
生平简介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8月24日7时18分,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灵堂设在北京军区大院,今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预计于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去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魏平介绍,魏巍在去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去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到那一刻他很从容、坦然”。
在魏平眼里,父亲一生热爱国家和人民,是个坚强的战士,“他用他的行动教育我们子女,无论身在哪里,都要热爱祖国,心系人民”。
病榻上坚持写日记杂文
魏巍女婿李新志介绍,病榻上的魏巍还坚持写作,病情稳定时就写日记、写杂文,“这些文章尚未发表过,准备事后把它们整理出版”。
今年年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新语丝》和《四行日记》。《新语丝》收录了魏巍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四行日记》是魏巍1952年赴朝鲜战地深入采访、1965年与巴金共赴越南战地采访、两次重走长征路而写下的作品结集。
魏巍生前出版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但如今这些作品在书市上难觅踪影,魏平有将它们重版的打算。魏巍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春天漫笔》《魏巍散文选》等。
送别“最可敬的人”魏巍 其最后诗作曝光
“战云压城战士稀,喜看新星已崛起。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
显然,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老人也仍然是以坚守阵地的战士自况的,心中仍然充满了胜利豪情。这一点,他和当年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的那些志愿军战士,也是完全一样的。“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这句话是魏老用来赞颂那些志愿军战士的,也完全可以用来赞颂魏老本人。
魏巍(1920.3.6—2008.8.24)
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出生在河南郑州一城市贫民之家。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在晋察冀一些报刊上发表过许多诗作。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陆续发表一批文艺通讯,其中最著名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发表后在全国有广泛影响。“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崇高称号和代名词。
1978年,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著名长篇《东方》面世。这部作品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0年和1982年他把历年写的散文、杂文加以精选,编成《壮行集》、《魏巍散文集》出版。1985年,解放军文艺社又出版了《魏巍诗选》。后担任北京部队政治部顾问,依旧勤奋写作。1987年发表反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
[著作书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女将军(故事)1958,中青
春天漫笔(散文集)1959,作家
不断集(诗集)1963,作家
东方(长篇小说)1978,人文
壮行集(散文集)1980,河北人民
邓中夏传(续记)与钱小惠合著,1981,人民
魏巍散文集 1982,河北人民
我爱老师 1984,少儿
魏巍文论集 1984,河南人民
魏巍诗选 1985,解放军文艺
怀人集 1987,文化艺术
地球的红飘带(长篇小说)1988,人文
晋察冀诗抄(诗集)选编,1959,中青
(据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中国现代作家辞典”)
1982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华的《芙蓉镇》等6部长篇小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前右起)新华社资料
《谁是最可爱的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这篇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散文。8月24日晚,《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著名作家魏巍因患肝癌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
魏巍半个多世纪的老友、著名作家贺敬之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伤感地表示,“内心非常悲痛,我身体也非常不好。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不想说太多。” 魏巍和贺敬之都是从延安出来的无产阶级作家,两人一同走过了战争峥嵘岁月和大小政治运动,成为毕生的朋友。
作品饱含政治热情
魏巍原名鸿杰,1920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1942年,魏巍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魏巍依然留在部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等。1963年魏巍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
从1959年始至1978年,魏巍历时20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晚年,魏巍创作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从心里跳出来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无疑在抗美援朝文学或者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相应的重要位置,国人也因此记住了作家魏巍。朝鲜战争爆发后,魏巍就赴朝鲜做深入采访,甚至到前线阵地做实际考察。1951年2月,回到祖国的魏巍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并根据采访开始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并送往《人民日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旋即确定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全文发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朝鲜战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旋即批示“印发全军”。据说,朱德阅后连连说,写得好!很好!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的代称;自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地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慰问品也源源不断地寄到炸不断的运输线上,寄到硝烟弥漫的战壕里。
谈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题目由来,魏巍曾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在松骨峰战斗英勇牺牲的烈士李玉安,其实仍旧无声无息地活着。孩子曾经拿着课本询问父亲,里面的李玉安是不是你。他平静地回答说,同名同姓的人多啦。直到后来儿子死死缠着父亲要求当兵,无奈中李玉安只好千里迢迢找到原部队,亮明身份恳求首长收下儿子。退休后,李玉安由女婿陪同,专程到北京看望了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还将马玉祥的名字传遍全国。1979年夏秋之交,马玉祥在《解放军画报》上看到魏巍的照片,当即致函魏巍。8年后,马玉祥从科尔沁草原来到北京,两位阔别36年的战友相聚。魏巍望着老朋友说:“那年你21岁我31岁,我说过你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现在你还是那样,不老。”
他人眼中的魏巍
郑伯农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
我是“文革”后开始认识魏巍的,半个月前,我到301医院看望了魏巍,当时他因肝癌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的精神依然很清醒。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被困在301出不来了!”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总想出点力,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是可商榷的。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我记得他曾自豪地说自己,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我看来,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