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首歌,41个小节,10句歌词。
65年前,它由一个初学音乐的19岁青年用简谱创作而成;这首最初以稚嫩的童声唱出的歌曲,转瞬便汇成了撼动三山五岳、传扬华夏大地的亿万人民的大合唱,至今传唱不衰;
一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道破了历史的必然。
这首歌,就是由河北省平山籍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月27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在曹火星的家乡平山县落成开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和当年亲身见证过这首歌创作传唱传奇经历的来宾们一道,出席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陈列馆。记者走进首次集中展示了这首传世名作背后的众多历史资料的陈列馆,为读者探寻这首传世名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矗立在歌史陈列馆外的曹火星塑像。
预备党员写出传世名作
“为教儿童团打‘霸王鞭’,写了一首主题歌”
“这就是最早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部刊物《群众歌声》的目录,是1943年第12期。”在展厅里,曹火星的同乡、战友,8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张学新激动地指着一张粉红色的油印小报告诉记者。
32开的油印小报上,原标题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曲在目录中位列第四。
“1938年4月,我们先后加入了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的宣传队——— 铁血剧社(后改名为群众剧社)。”张学新告诉记者,原名曹峙的曹火星是平山县西岗南村人,生于1924年。参加革命之前,曹火星在家曾随担任小学校长的叔叔学过一点音乐,是铁血剧社成立时社内唯一能识简谱的人。
“所以后来剧社集体上‘华北联大’时,只有他一个人读了音乐系。”在华北联大,曹火星师从后来《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卢肃等,学习作曲、和声等基本知识,开始创作群众歌曲。
1943年秋,群众剧社被派往由房山、涞水、涞源、涿县等地组成的平西根据地参加土改,曹火星所在的三人小分队被派到房山县堂上村。在海拔1000多米的霞云岭上,当年4月入党、尚处在考察期的预备党员曹火星写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歌。
那正是抗日战争的第六个年头,也是黎明前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又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地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就这样成为曹火星的创作主题。
曹火星在生前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
通过张学新,记者找到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从天津赶来的首唱者、84岁高龄的张学明老人。
“当时我们要利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的民歌曲调填新词,以便发动儿童团,最后需要一首主题歌,就由火星来写。”张学明老人清清楚楚地记得,为写这首主题歌,当时19岁的曹火星花了一天一夜工夫。平津战役前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在歌名中加了一个“新”字,并修改了相应歌词。
这就是后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久弥新的时代强音 “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月26日上午,歌史陈列馆即将开展的前一天,在最后调展部分展品的间隙,临时从西柏坡纪念馆借调到陈列馆担任讲解员的赵丽丹下意识地哼唱起一首依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