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碑的一边被当成了士多店的货架,碑沿也成了居民的"座椅"。郭晓燕王娟/摄
记录日军暴行的黄华碑,碑文残旧已失去警示后人作用
一块记录日军残杀百余村民的“血泪洒黄华”碑,一直以来竟成了士多店的货架、附近居民的“座椅”。惟有护栏下面缺了一角的汉白玉牌匾上的文字仍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这块石碑是市一级文物。这是记者日前途经黄华中约外街21号对面时发现的一大遗憾。
百余村民惨死刻碑纪念
据了解,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日军为进犯广州,先后两次轰炸黄华塘村,村民死伤百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该乡民众组织“追悼殉敌会”,举行追悼死难者大会,在乡中被炸地点刻石立碑,正面刻“血泪洒黄华”五个大字,碑文还记载着日寇的凶残暴行和乡民惨况。1993年8月,广州市政府公布此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保护文物缺乏保护
黄华碑于1946年由当时的村长曾道明提议、村民齐心协力竖立起来的,碑文内容也由曾道明所作。刚开始由村民立在现在的黄华路添福酒家位置。上世纪80年代,因房屋扩建需要,当时的街道五金社负责人带头将碑移到现在这个位置。
记者昨日来到黄华碑所在地看到,花岗石镌刻的碑身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刷,已陈旧不堪。碑文正中的隶书“血泪洒黄华”五个大字依然显得刚劲有力,但红色的朱漆已渐渐褪去,两旁用小楷书写的碑文也已模糊难辨了。
黄华碑外的护栏不仅被一间士多店用来摆放货物,空出的一端也成为了附近居民们的“座椅”,虽然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居民对黄华碑的历史都耳熟能详,但关于当年的日寇暴行和对后人的警示甚少有人能提及。
“移回原位置才有意义”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早在2000年,在士多店重建时在黄华碑旁边开了扇门,不少居民曾经表示不满,直到现在还不时有居民前来指责。
而士多店的老板娘却不以为然,“文物应该原地保留才有意义,现在已不在原来的位置,本身已失去了它的意义,根本不能算是我们的错,应该把这个纪念碑重新迁回原位。”老板娘说。采访中,不少居民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处理这块碑。
老板娘还抱怨道:“每年清明有些学校的老师会带学生来这里参观一下黄华碑,政府也把这块碑列为文物,但怎么不见找人定时来保护或者给字上上红漆什么的?要不是我每年清明为这五个字上点朱红,恐怕这字上的红漆早剥落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