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要求新建筑防震,却忽视了古建筑
在都江堰市的几条主干道上,挂着同一条标语:“学习李冰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秦人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蜀人俱敬其如神明;然而为祀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却在地震中遭遇灭顶之灾。
地震中,与水利工程一道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群,九成垮塌。
二王庙的毁灭,只是巴蜀文物遭逢整体浩劫的一个缩影。尽管国家文物局仍未完成对灾区文物损毁情况的全面调查。但据初步统计,处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8处,而这次损失有68处,破坏面超过一半。另外,该区域有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8处,损失142处,占四分之一。
“所幸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在心痛之余也要叩问自身”。
居住在庙中的道观当家邹理惠,终日钻进瓦砾废墟中,寻找着那些他们最珍视的古人匾额和照壁残迹。已居此间30多年的她,至今不愿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九成古建筑被毁
二王庙门上的一副名联曾为天下所闻——上联是“生身继大禹治水神功,闵昏垫,去怀襄,淘滩作堰,与疏沦后先辉映,千百年猛兽并驱除,天下有溺犹己溺”;下联是“主座经祝融秉火焚焕,勤朴斫,涂丹雘,革故鼎新,俾人民远迩讴歌,十四县全川重坐镇,蜀道多难又何难”。
即使是身肩“人溺己溺”之忧和“蜀道何难”之勇的“神人”李冰,看到如今这番景象也恐怕是仓皇无措。
二王庙幽居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记者抵达山门时,赫见崖边山体滑坡成片,山上树木与泥石均成冲锋之势,压向藏于山道另一边的整个景区。连日来的阵雨预报让人心忧,因此甫踏山门,已有管理人员过来提醒记者切勿久作停留,小心被滑坡所伤。
一入山门,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从山麓至河堤近50米的狭窄地带上,成条状分布的古建筑群均已无法辨清本来面目。原本用来连接各殿和山门的台阶上,落满厚厚的瓦砾和碎石,根本无处落脚。因地基下沉而半坠的秦堰楼上一片狼藉。多年来,众多国家领导人都曾站在这座楼上俯瞰伟岸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今他们的留影都被震裂在地上。
站在山门的石梯上朝下张望,一片颓垣败瓦。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和围墙、前山门古建筑群几乎无一幸免。曾几何时,这片建筑如在云霄之中,如今也绝非人间景象。
力量薄弱抢救困难
“灾难来得太凶猛,根本来不及清理”,居住在庙内的道士目前只剩下12人,他们都蜷缩在庙门以内的帐篷里。出家10多年的刘宗因说,这几天他们都冒着继续滑坡的风险,自发地在废墟中仔细搜寻、抢救。
“这么多年来留在庙里的各种匾额、照壁,全毁了,很多还是各朝皇帝的御笔。”刘宗因说。二王庙最早是纪念蜀主杜字的望帝祠,大约在1500年前的齐建武时,由益州刺史刘季连迁望帝至郫县,“望帝祠”就成了专祀李冰父子的“崇德庙”。其间名称几经变迁,主体建筑也几经毁建,最后形成震前格局。
庙内最早的建筑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已年近花甲的邹理惠是道观的当家,记者看到她时,她正费劲地从瓦砾堆里翻寻文物。
在正殿门前,一面书着“二王庙”三个大字的巨匾躺在地上,它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但是上面已经遍布沙尘。在三官殿外,李冰威震天下传颂千古的治水六字诀,本来紧嵌墙上的照壁“深淘滩,低作堰”被震成无数碎片,一片片地横于地上。
这是昨天刘宗因带着部队官兵挖出来的。“我们这就10来个人,根本没力气挖开废墟找文物。”从5月18日起,一支铁军开进庙内,但是由于灾区救援的任务非常重,官兵不能长驻此地,因此暂时只能采取庙内道士先行寻找,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