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9周年纪念日,昨天上午,南京市党史办、市档案局联合召开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9周年文物史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会上十多位军史专家出谋划策,提供文物、史料征集线索。
“南京不能只有眼泪,南京要成为英雄之城。”专家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他们认为,当前要易地重建的渡江胜利纪念馆,承载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红色记忆”,不能从人们视线中消逝。记者随后特地探访了位于挹江门城楼的渡江胜利纪念馆,该馆的冷清现状印证了专家呼声的迫切。
为省钱旧馆开门不开灯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挹江门的“渡江胜利纪念馆”,纪念馆大门虽开着,但室内却关着灯。门前的柱子和墙面上,油漆脱落了很多。一位负责看护的师傅称,一天就来几个人,哪敢开灯呀,馆里一年经费才10来万,不能不省。就在说话间,四位游人上来看展,但面对每人8元的门票,他们还是犹豫了一会。看护的师傅称,现在雨花台都不收费了,但这里还收费,来的人会更少了。他们相信,随着新馆的建成,一旦将来能免费开放,参观的人会多起来。
新馆选址在下关三汊河河口,记者在该处看到,渡江胜利纪念馆新址上还是荒芜一片。当地的市民称,听说过这里要建纪念馆,但从没有开工的迹象。
纪念馆史料实物太少
“现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里实物只有200-300件,照片300-400幅,馆里只有馆长和一个在编工作人员,每天10来个参观者,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些名不副实。”昨天的座谈会本来是请大家为文物和史料征集提供线索的,谈着谈着,专家们对渡江胜利纪念馆的现状痛心不已。专家们表示,史料收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许10年或者20年也难以收集全,但没有一个像样的纪念馆,参观的人少,社会反响不强,收集工作难度更大。
有位专家称,南京陵墓文化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惨绝人寰的侵华日军大屠杀,给城市与国家带来永远难忘的伤痛。不过,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的事实证明南京不惟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胜利之城,但这在城市文化上体现得还不够。
建议用现有建筑做改造
还有专家指出,毛泽东同志专门为一个城市写的诗词不是很多,但是却给南京城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诗句,让一代代人备受感染。试想,当外地客人从南京长江大桥来到南京,如果左边是钟山,右边是一尊胜利之城的标志性建筑,南京的英雄之城的定位,就一目了然了。
对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建设,有专家称,新馆定在了三汊河河口新馆址,现在还是一片荒地。从初步的设计规划上看,两层楼的建筑,在长江边很不醒目,加上商业性和经营性用房多,无法展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因此建议,利用下关现有的建筑进行改造,譬如合理利用下关电厂、江南造船厂,将原本的历史基地利用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文物史料开始征集
会上十多位军史专家出谋划策,提供文物、史料征集线索。新馆的建设在即,为了充实新馆的展览品,本报与南京市档案局、市党史办联合向社会征集文物和史料,寻访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亲历者、见证人,听他们讲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南京“英雄之城”的万丈豪情。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挹江门城楼浩浩荡荡入城,1985年渡江胜利纪念馆在此城楼建成。多年来,渡江胜利纪念馆展馆的展览面积只有436平方米,展区狭小,无法接待大量观众。
昨天的座谈会上军史专家们纷纷表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解放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渡江文物征集,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抢救性阶段,参加过渡江战役,目前还健在的老首长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