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馆恐龙化石前遇到了和妈妈一同参观的12岁俄罗斯小男孩鲍里斯,他说,自己和妈妈、姑姑来哈尔滨旅游,看到很多人进了这个闹市区的房屋,他们也就跟着进来了,进了展馆才发现化石、盔甲等好玩的展品,也了解了一点关于黑龙江和哈尔滨的历史。
“门票钱虽然不多,但是隔着的却是一堵厚厚的墙!” 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珍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以黑龙江省博物馆为例,原来10元的门票钱对博物馆生存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如果用免去10元门票作为乘数,那么调动的将是黑龙江无数个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免费文化大餐的乘积,这个免费乘法效应对应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精神财富。
免费,很美,很惠民,也很艰难。
早在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就将博物馆定义为“非盈利性”文化机构。但受条件所限,国内公立博物馆真正免费“敞开大门”很艰难,尤其是减免门票收入后增加的配套设施、新增水电费支出等运转经费。对此,黑龙江这个并不富裕的边疆大省,除中央财政补助的490万元外,安排了57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增支出。“财政反哺从根本上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增强了博物馆活力!”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加量说。
小火“炖”免费:细节料理文化盛宴
与以往的世界博物馆日免费不同,这次免费是一次“真刀真枪”的长期较量,博物馆究竟能坚持多久?在福建等免费开放的试点地区,参观者的不文明参展行为曾经让免费遭遇尴尬-- “大象”的尾巴被扯了下来,螳螂演示器的一只胳膊已经不能活动,一些小动物的标本不是折了胳膊就是断了腿……黑龙江是否会重蹈覆辙?
记者采访中发现,黑龙江免费开放的四家博物馆也经历了一些尴尬,但管理部门迅速的细节微调有效地防止了“免费后遗症”蔓延。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上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之一,7000余件馆藏展示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杨子荣等140多位英烈事迹,许多市民对机关枪等大量军事文物“爱不释手”。对此,展馆划出了观展线,同时新购置安装了电子安检门,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免费不是免责,人员流动量大需要展馆人员真正从管理者向文化普及服务者转变,尤其在细节服务方面!”刘加量说,免费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市民开拓历史文化知识,更是一场展馆和观众的“考试”,是博物馆管理的一次革命,博物馆不再只是个“藏宝”的部门。我们几个馆长都“客串”了讲解员和秩序维护员,管理者细节预案做好了,观众也就不乱了。
考虑到观众安全,避免人流激增发生拥挤、踩踏等事件,黑龙江省对博物馆实行了免费票发放登记、总量控制、增加摄像头和安保人员及志愿者等预防措施,各展馆对许多开放式文物加装了“玻璃外衣”,同时设立了爱心座椅和提示牌,供观众休息、等待免费门票发放,引导观众文明观展。
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是国家级保护建筑,已经有90余年的历史,楼梯都是木制的,承载量有限,开放首日人数多时木楼梯都颤抖。展馆从安全角度考虑, 规定每半小时发一次票,每次仅限20人进入。告示一贴出,参观者即开始有序排队等待。
记者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看到,4岁的刘菲牵着外公和外婆的手,高兴地又蹦又叫。在一名女工作人员的微笑劝告下,两位老人摸着孩子的头说:“菲菲,告诉阿姨说我们错了,下次不会了!”小姑娘瞪大眼睛,用可爱的小手捂住了嘴巴,开始安静地在外公身边听展品的故事……这是市民们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