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嘛,比您过去‘寒夜客来茶当酒,好多了。”爷爷一听,又笑得前仰后合。“寒夜客来茶当酒”是爷爷 30 年代画的一张画,这画许多人都没有见到,即使见到了,也不会记得这句话。可是总理却看到了,且对此用到恰处,爷爷怎能不为他对一个老画家了解得如此透彻而倍感亲切。
由于临时给我爷爷搬家,时间较长,周总理一直在爷爷家聊了3个多小时,等搬完家后才准备离开。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家人要好好照顾爷爷。他说:“白石老人是国宝,你们不但要好好照顾他,还要好好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艺术、人品、风范和道德。” 然后走近我爷爷,弯下腰,亲切地拉着我爷爷的手说,“告辞了,老先生,多保重,我还会来看您的。”
得知总理来了跨车胡同,胡同里的乡亲们都来与总理道别。“望着总理握着一双双脏兮兮的小手,与乡亲一一道别的总理,我爷爷心潮澎湃, 激动万千,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他见过清王朝的顶戴大官,民国时的风云人物,外国的要人。然而,象周恩来总理这样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质朴无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共产党是人民的公朴,他在敬爱的周总理身上,看到了这光辉的品格,崇高的形象。”说到这里,年近70的齐展仪已是泪光闪闪。
心香一瓣献总理
我叫刘永辉,一名普通的退伍战士,1980年出生在松花江畔,没见过敬爱的周总理,知道周总理是从《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的睡衣》这些课文开始。
1998年,我参军入伍,在完成军事训练后,便认真阅读总理的书籍,并向党史专家郭德宏教授请教学习。我将自己微薄的收入都用来买周总理的书。对于我来说,走近他,就是走近崇高!
2003年4月,经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阿姨介绍,我加入了一个以学习周恩来、宣传周恩来为宗旨的周恩来青年研习会。这是个以网络作为依托,主要由80后青年组成的团体,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出版了《学周》会刊,主办、参加了很多纪念总理的活动。2004年6月5日,在北京什刹海月明楼举办了“评书颂总理”专题活动。
2005年3月26日,我参加了在华侨大厦召开的纪念周总理诞辰107周年座谈会。会上,著名歌唱家韩芝萍深情地清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她深情含泪的演唱,所有与会者无不动情,工作人员不得不给每个人发纸巾。坐在我旁边的著名收藏家周铁男老师哭出了声,这位30年如一日收藏有关周总理纪念品的普通机修工人,把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完全体现在了收藏中。这一年的1月8日,他因上班,未能参加纪念总理的纪念活动,在发给我的短信中这样写道:“我告诉自己今天不要哭,可是,还是忍不住流泪了。虽然上班没能和你们在一起,不过,我的心在纪念着我们的总理……”这朴素而感人的话语让我的心许久不能平静!不久,为了迎接总理诞辰110周年,他将自己30年的收藏全部捐献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他曾对我说:“周恩来是时代的巨人,民族的英雄;而我的收藏是人民的收藏,感情的收藏。”
80后的我们,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因素,我们也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过,我们青年一代愿用自己的真情、激情和豪情,还有对总理的崇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锻造出一支学习总理事迹、宣传总理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
我是曹灿,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谈起周总和我们文艺界的关系,那真是源远流长!总理自己不仅是文艺爱好者,而且他非常强调艺术来源生活,要求作者到生活实践中去,他说:“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蜂不采花酿不出蜜,创作人员不到工农兵生活中去写不出好作品”。他还说:“文艺工作者不能把自己放在政治舞台之外,而要把艺术舞台和政治舞台结合起来。”当大骗子李万铭伪
|